[发明专利]蓄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0329.8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5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川上贵洋;等等力弘笃;小国哲平;长多刚;山崎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131;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顾敏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所公开的发明提供一种减少了导电助剂及粘合剂的含量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及包括该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蓄电装置。所公开的发明是一种蓄电装置,包括: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以及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多个粒子状的正极活性物质x[Li2MnO3]‑(1‑x)[LiCo1/3Mn1/3Ni1/3O2](例如x=0.5)以及其一部分至少与所述多个正极活性物质连接的多层石墨烯,并且,所述多层石墨烯包括重叠为层状的多层石墨烯,该多层石墨烯包括:由碳原子构成的多个六元环;由碳原子构成的七元环以上的多元环;以及与构成所述六元环或所述七元环以上的多元环的碳原子的一个或多个键合的氧原子。
技术领域
所公开的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蓄电装置。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蓄电装置是指具有蓄电功能的所有元件或所有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技术的意识的提高,对于其环境负担比传统的发电方式小的发电装置(例如,太阳光发电装置)的研发非常活跃。在对发电装置进行开发的同时进行了蓄电装置(或也称为蓄电设备)的研发。
作为蓄电装置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二次电池,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也称为锂离子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参照专利文献1)。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且适于小型化,因此已经广泛普及。
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作为正极使用锂金属氧化物,作为负极使用石墨等碳材料。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以举出包含至少含有碱金属和过渡金属的复合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
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当进行充电时,正极材料中的锂成为锂离子,经过电解液移动到负极材料的碳材料内。通常,当活性物质的体积相同时,离子能够离开和进入的材料的比例越高,能够离开和进入活性物质的离子的数量越多,因此可以增大电池的容量。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1-29000号公报
当将专利文献1所示的正极活性物质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时,需要用来提高导电性混合的导电助剂及通过使活性物质彼此粘结或使活性物质与集电体粘结来维持电极结构的粘合剂。通过在正极集电体上设置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及粘合剂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
然而,若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含有导电助剂及粘合剂,则成为降低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单位重量的放电容量的原因。再者,正极活性物质层所包含的粘结剂在与电解液接触时会溶胀,结果导致正极变形、容易被破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所公开的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课题之一是提供一种减少了导电助剂及粘合剂的含量的正极活性物质层。
所公开的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课题之一是通过使用减少了导电助剂及粘合剂的含量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提供一种可靠性及耐久性高的蓄电装置。
所公开的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课题之一是得到一种放电容量大且具有优良的特性的蓄电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03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