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锅炉烟气SNCR和SCR联合脱硝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8458.3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1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周英贵;李仁刚;王生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79;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王荷英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锅炉 烟气 sncr scr 联合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要用于煤电站的燃煤锅炉烟气SNCR和SCR联合脱硝方法合脱硝方法及其装置,属于烟气净化领域。
背景技术
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OX),包括N2O,NO,NO2,N2O3,N2O4和N2O5,氮氧化物危害性极大,是造成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的比例高达到70%左右,烟气对环境的影响极大。近年来,我国环保法规对氮氧化物排放标准进行了更严格的限制,对煤电站新建机组,要求NOX排放降低到100mg/Nm3以下。
目前较为成熟的脱硝方法有:烟气脱硝选择性催化还原法(以下简称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以下简称SNCR)或SNCR+SCR混合脱硝法。对于原有的大型燃煤电站燃煤锅炉,因受炉膛几何尺寸、温度窗口等综合因素的限制,采用单一的SNCR工艺,脱硝效率均在50%以下;采用单一的SCR工艺,则需要催化剂的用量和反应器尺寸较大,还需增加还原剂氨气NH3制备和喷射系统等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采用SNCR+SCR混合烟气脱硝法具有高效、投资节省等特点。
现有的SNCR+SCR混合脱硝工艺是在燃煤锅炉的SNCR温度窗口内喷射足量的还原剂溶液,其中只有部分 NH3参与烟气氮氧化物的还原反应,未参与反应的剩余NH3(称逃逸氨)随烟气一同进入后续的SCR反应段,继续作为还原剂参与催化还原反应。此种方法主要缺点是通过SNCR反应段逃逸的氨量与喷射量(或浓度)不呈线性关系,氨逃逸量难以控制,也无法精准计量后段SCR反应器所需的还原剂耗量;一般采取加大还原剂喷射量或喷射浓度,造成还原剂消耗过量,若从SCR反应器进口烟道补充气态还原剂,需设置还原剂制备站和喷射系统,大大增加了设备成本。另外,逃逸氨在反应器进口烟道混合比较困难,虽然设置烟气、蒸汽或空气的喷射扰流,但是并不能满足混合烟气的大跨度扰流和强混要求,需要针对性地增加强扰流的均混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煤锅炉烟气SNCR和SCR联合脱硝方法,利用锅炉尾部合适的温度区域,精准计量进入SCR反应器区域的NH3摩尔浓度,克服现有的SNCR和SCR联合脱硝工艺对进入后段SCR反应器的还原剂量无法计量的缺陷,减少还原剂在SNCR阶段过量喷射,提高反应稳定性和脱硝效率。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SNCR和SCR联合脱硝方法,以含氨溶液为还原剂,包括依次进行的SNCR和SCR反应;其特征在于向锅炉炉膛内800-1050℃的温度窗口加入含氨溶液,含氨溶液中部分氨与烟气中的NOX进行SNCR反应,其余未参与SNCR反应的逃逸氨随烟气至锅炉出口烟道并进行换热降温;其间在锅炉出口烟道的500-650℃温度区补充添加一定量的含氨溶液(含氨溶液在此温度下分解出氨),最后在300-420℃下进入SCR反应器,在催化剂存在下,所述补充还原剂分解出的氨及所述的炉膛逃逸氨与烟气中的剩余NOX进行SCR反应,催化剂活性物质为V2O5 和WO3;所述还原剂的总加入量以含氨溶液所含NH3摩尔量为原烟气NOx摩尔量的1.45~1.6倍计,其中NH3摩尔量为原烟气中NOx摩尔量的1.1-1.2倍计的含氨溶液加入锅炉炉膛内800-1050℃的温度窗口,其余含氨溶液补充加入锅炉出口烟道的500-650℃温度区,二者分别计量并均以雾化喷射方式加入。
所述含氨溶液为氨水或尿素水溶液。
所述尿素或氨溶液质量浓度为5~10%。
所述含氨溶液在锅炉炉膛的800-1050℃温度窗口和锅炉出口烟道的500-650℃温度区分别多层多点喷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龙源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龙源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84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