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照明成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6127.6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4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宗瑞良;史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瑞博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5/05 | 分类号: | G03B15/05;G02B27/09;G02B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照明 成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激光照明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比紫光波长更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更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夜视,就是在夜视状态下,摄像机的红外作用部件会发出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线去照亮被拍摄的物体,没有红外滤光镜,不再阻挡红外线进入CCD,红外线经物体反射后进入镜头进行成像,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是由红外线反射所成的影像,而不是可见光反射所成的影像,即此时可拍摄到黑暗环境下肉眼看不到的影像。
红外LED发光管品质一般,寿命只有2000-3000小时,因为单个红外LED发光管功率较小,导致夜视摄像机照射距离较短。红外灯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整套系统夜间的效果,目前市场广泛使用的有LED红外灯、微阵列LED红外灯、卤素滤光型红外灯等。因以上几种红外灯在照射距离、功耗、效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局限性,从而不适用于远距离辽望监控。而且低照度CCD摄像机达不到夜视要求,使得监控系统一到晚上便马上“失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激光照明成像装置,采用激光技术作为照明辅助光源,有效的保障夜间成像距离,形成了全天候条件下的监视摄像,结构简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激光照明成像装置,包括设置于装置端部的双凸透镜,以及依次连接的匀光片,激光管,所述双凸透镜,匀光片以及激光管三者中心线一致;
一带动双凸透镜前后运动的运动机构,包括一嵌入在双凸透镜上的从齿轮,一与电机固定连接的主齿轮,所述主齿轮与从齿轮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从齿轮内部嵌入设置有小磁铁,以及设置从齿轮两侧的霍尔传感器,用于感应从齿轮的运动。
优选的,所述激光管一侧还设置有散热器。
优选的,所述电机及霍尔传感器固定连接驱动支架上,并由铝合金加工组装而成。
优选的,本发明的照明距离为300-500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运用激光的频率很单纯,从激光器发出的光就可以步调一致地向同一方向传播,可以用透镜把它们会聚到一点上,把能量高度集中起来。所以激光可以有效的保障CCD的夜间成像距离;
再者激光灯的方向性强,激光的方向性比现在所有的其他光源都好得多,它几乎是一束平行线。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绝大部分都很集中,很容易通过激光透镜进行CCD照明成像,,激光照明技术成为夜间监视的佼佼者。形成了全天候条件下的监视摄像,照明距离从几米到数公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及图2,激光照明成像装置,包括设置于装置端部的双凸透镜1,以及依次连接的匀光片4,激光管6,所述双凸透镜1,匀光片4以及激光管6三者中心线一致;
一带动双凸透镜前后运动的运动机构,包括一嵌入在双凸透镜1上的从齿轮2,一与电机8固定连接的主齿轮3,所述主齿轮3与从齿轮2相互啮合。
从齿轮2内部嵌入设置有小磁铁,以及设置从齿轮2两侧的霍尔传感器7,用于感应从齿轮2的运动。
激光管6一侧还设置有散热器5。电机8及霍尔传感器7固定连接驱动支架10上,并由铝合金加工组装而成。本发明的照明距离为300-500m。
双凸透镜1,材料选用K9光学玻璃,其作用将激光光束的平行光束集中整形匀化。
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斑是椭圆形,水平和垂直发散角一般为θ||×θ⊥=8°×40°。不可能用于直接照明观察,因此需要整成圆型或方型。用于有监视器观察显示的通常整理成长方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瑞博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瑞博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61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VC塑木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石英熔炼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