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水双管深海采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4730.0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6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康晓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冠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康晓洋 |
主分类号: | E21B43/01 | 分类号: | E21B43/01;E2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水 双管 深海 采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石油开采领域的采油装置,具体是一种可实现无水双管深海采油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海洋石油开采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得到重视,特别是能适应不同深度、不同石油品质的问题。传统的海洋石油开采经常需要把水注入到油井中把石油挤出来,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比水重的石油较难开采,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国申请号CN 200780038329.5,申请公开号CN 101523012,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从一个或多个开采井中,其是从开采深水区域中的高粘度重油的井中开采油和/或气的海底处理系统。这种方法需要水注入循环泵的参与,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中国申请号CN 200710052981.4,申请公开号CN 101126312,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波动石油开采法,该方法适用于能够进行驱替开采的矿层;也适用于由于矿层非均匀性强烈而不适合进行驱替开采的矿层,大大突破传统驱替开采方法的范围和采收率。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包含气体的注入剂,成本价高,在深海开采中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综上,虽然海洋石油开采得到了一定的研究,但是文献中未见报道可实现无水双管深海采油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无水双管深海采油的装置,可以通过该装置在深海石油开采时不向油层中与油井中注入水来实现石油的开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浅管、深管、连接管、出气口、出油口、水层、海底岩石层、油层。
所述的浅管是指深入到油层中较浅位置的输油管。
所述的浅管的直径为0.5-10米。
所述的浅管的长度为100-6000米。
所述的深管是指深入到油层中较深位置的输油管。
所述的深管的直径为0.5-10米。
所述的深管的长度为100-7000米。
所述的深管在实际使用时,比浅管深入油层的距离为10-500米。
所述的连接管是指用来连接浅管与深管的装置。
所述的连接管的长度为1-120米。
所述的出气口是指用来把管道中的气体排出去,并且维持管道内部处于较低气压的装置。
所述的出油口是指用来把流到连接管的石油抽到管外的装置。
所述的水层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层,深度范围为60-5000米。
所述的海底岩石层是指在海底之下,油层之上的岩层,厚度范围为1-500米。
所述的油层是指包含轻质油与重质油的油层,厚度范围为10-3000米。
当需要开采深海石油时,由于浅管与深管的深度不同,会产生压力差。通过出气口把管道中的气体排出去,当压力值达到要求时,压力差就会把石油推送到海面的连接管,进而从出气口把油抽出。
综上,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以使用浅管与深管的压力差在无水的情况下把石油开采出来,实现轻质与重质原油的无水开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无水双管深海采油装置包括:浅管1、深管2、连接管3、出气口4、出油口5、水层6、海底岩石层7、油层8。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浅管1是指深入到油层中较浅位置的输油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浅管1的直径为0.5-10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浅管1的长度为100-6000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深管2是指深入到油层中较深位置的输油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深管2的直径为0.5-10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深管2的长度为100-7000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深管2在实际使用时,比浅管1深入油层的距离为10-500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管3是指用来连接浅管与深管的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管3的长度为1-120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出气口4是指用来把管道中的气体排出去,并且维持管道内部处于较低气压的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出油口5是指用来把流到连接管的石油抽到管外的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水层6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层,深度范围为60-5000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冠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康晓洋,未经昆山冠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康晓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47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定在墙面的多用途电源插座盒
- 下一篇:电暖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