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中药补气化瘀汤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64689.7 申请日: 2012-09-18
公开(公告)号: CN102861241A 公开(公告)日: 2013-01-09
发明(设计)人: 宋燕 申请(专利权)人: 宋燕
主分类号: A61K36/8984 分类号: A61K36/8984;A61P9/1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76400 山东省临沂***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急性 心肌梗塞 中药 补气 化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中药补气化瘀汤。

背景技术

急性心肌梗塞又叫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病死率高达6%~30%,是急诊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临床上常规的救治包括绝对卧床、吸氧、心肺复苏、溶栓、抗心律失常等。我院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证明,利用中药对症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救治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中药补气化瘀汤。急性心肌梗死属于祖国医学的“胸痹”、“真心痛”范畴。本病病位在心,以虚为本,寒凝、气滞、血瘀、痰浊为标,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中医在治疗上以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治则。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中药补气化瘀汤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樟树果10-15份、酸不溜根10-15份、独脚乌桕10-12份、甘草5-7份、葛根13-15份、黄芪15-20份、降香9-11份、丹参14-16份、川芎11-13份、藏红花8-10份、枳壳9-11份、南沙参11-13份、石斛11-13份。

优选的,樟树果13份、酸不溜根13份、独脚乌桕11份、甘草6份、葛根14份、黄芪18份、降香10份、丹参15份、川芎12份、藏红花9份、枳壳10份、南沙参12份、石斛12份。

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药按传统的方法制成汤剂。

方中:樟树果:祛风散寒,消食化滞;酸不溜根:驱寒温肾;独脚乌桕:清热解毒,散结行血;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解止痛;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黄芪:补气生阳,益为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机;降香:化瘀止血,理气止痛。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藏红花;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枳壳:破气除痞,化痰消积;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石斛: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所选的144例病例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均来自2002年2月~2008年11月间我院急诊科病房收治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40~79岁,平均63.1岁;对照组72例,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41~77岁,平均62.5岁。两组患者的发病到入院时间、病情程度、梗死部位、年龄、性别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胸痛持续>30min,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发病6h以内;无溶栓禁忌证;均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标准:心胸闷痛或灼痛连及后背,伴胸闷呕恶,口苦痰多,失眠多梦,大便干,舌质暗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或滑数。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中药补气化瘀汤,每日一剂,早、晚分二次服;对照组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舌下含化,消心痛、阿司匹林;两组均一周为一个疗程。

疗效标准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1993年版)“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判定标准拟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肌酶学指标恢复正常,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或仅留病理性Q波和(或)冠状T波;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有Q波及ST-T好转的改变;无效:临床症状不缓解,心电图无好转,甚至死亡。

治疗结果两组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72例显效50例(69.4%),有效20例(27.8%),无效2例(2.8%),总有效率达到97.2%;对照组72例显效30例(41.7%),有效29例(40.3%),无效13例(18.1%),总有效率达到81.9%;两组治显效率、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称取樟树果13g、酸不溜根13g、独脚乌桕11g、甘草6g、葛根14g、黄芪18g、降香10g、丹参15g、川芎12g、藏红花9g、枳壳10g、南沙参12g、石斛12g,按常规方法制成汤剂,每日一剂,早、晚分二次服。

实施例二:称取樟树果10g、酸不溜根10g、独脚乌桕10g、甘草5g、葛根13g、黄芪15g、降香9g、丹参14g、川芎11g、藏红花8g、枳壳9g、南沙参11g、石斛11g按常规方法制成汤剂,每日一剂,早、晚分二次服。

实施例三:称取樟树果15g、酸不溜根15g、独脚乌桕12g、甘草7g、葛根15g、黄芪20g、降香11g、丹参16g、川芎13g、藏红花10g、枳壳11g、南沙参13g、石斛13g按常规方法制成汤剂,每日一剂,早、晚分二次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燕,未经宋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46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