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机喷油嘴受热极限温度的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4324.4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0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士振;薛雷;李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65/00 | 分类号: | F02M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晨光;魏晓波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油嘴 受热 极限 温度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的试验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喷油嘴受热极限温度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柴油机采用喷油器将柴油直接喷入气缸内燃烧做功以提供能量,实际工作过程中,喷油器接受ECU送来的喷油脉冲信号,以精确的控制燃油喷射量及喷射时间。众所周知,喷油器主要由喷油嘴和喷油器体组成,通常需要保障喷油器的雾化粒度、油雾分布、油束方向、射程和扩散锥角等特性参量,以使得雾化燃油在燃烧室内与空气充分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其中,喷油嘴的工作可靠性直接影响喷油器的喷雾特性。
实际工作过程中,喷油嘴凸出于气缸燃烧室中,燃烧室温度高达上千度,喷油嘴所承受的温度是否超过设计阈值的判断,将直接影响喷油嘴的使用寿命;也就是说,如果喷油嘴的受热极限温度超过设计阈值,甚至会影响到喷油器的工作可靠性。因此,喷油嘴实际工作温度的确定显得较为重要。
特别是,对于柴油机共轨系统的喷油器而言,其喷油嘴始终处于高压喷射状态,上述问题更为突出。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设计专用喷油器并安装温度传感器直接感知油嘴工作温度,受喷油器工作性质的限制,在油嘴上安装传感器直接测量油嘴温度的方法存在加工难度大,产品成本过高的问题。
有鉴于此,亟待另辟蹊径针对柴油机喷油器的喷油嘴工作温度检测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以有效控制技术实现难度,降低检测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柴油机喷油嘴受热极限温度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较为精准地确定喷油嘴工作温度,且易于实现,可有效控制产品制造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柴油机喷油嘴受热极限温度的检测方法,按下述步骤执行:
将待测喷油器安装于发动机台架上,进行模拟使用工况的倒托试验;
试验完成后拆下待测喷油嘴,沿喷油嘴中轴线进行线切割;
对切割完成的喷油嘴进行多个定点的硬度检测,建立定点和相应硬度值的第一关系表;
根据所述定点的硬度检测的硬度值,查询第二关系表并确定相应定点的相同硬度值的试验加热温度值,并以此确定所述待测喷油嘴的每个所述定点的受热极限温度;
其中,所述第二关系表采用与所述待测喷油嘴相同材料和结构的多个试验喷油嘴分别经不同的试验加热温度下形成。
优选地,所述倒托试验为根据以下工作循环连续运转第一时间长度:
测功机在所述柴油机最大扭矩转速的30%~50%的负荷率下运转第二时间长度;调整油门位置为关闭状态,并关闭排气制动阀,调整测功机转速在所述柴油机的最大制动功率转速下运转第三时间长度;其中,所述第三时间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时间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大于10h,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3min~5min,所述第三时间长度为15min~20min。
优选地,进行多个定点的硬度检测之前,将对切割后的待测喷油嘴进行镶样,并抛光以消除线切割层。
优选地,采用激光切割工艺进行所述线切割。
优选地,所述第二关系表按照以下步骤形成:
将多个试验喷油嘴分别在对应的加热温度下加热第一时间长度;
分别将每个试验喷油油路沿喷油嘴中轴线进行线切割;
对切割完成的每个试验喷油嘴进行多个所述定点的硬度检测,建立试验加热温度值、定点及相应硬度值的第二关系表。
优选地,所述加热温度以等阶变化的趋势在200℃~350℃区间确定。
优选地,所述等阶变化为10℃。
优选地,所述加热为恒温加热。
优选地,所述恒温加热在恒温加热箱内进行。
本发明所述柴油机喷油嘴受热极限温度的检测方法,按下述步骤执行,首先将待测喷油器安装于发动机台架上,进行模拟使用工况的倒托试验,以使得待测喷油嘴处于实际工作时长、工作温度下;试验完成后拆下待测喷油嘴,沿喷油嘴中轴线进行线切割;接下来,对切割完成的喷油嘴进行多个定点的硬度检测,建立定点和相应硬度值的第一关系表,以此确定相应定点位置受热极限温度的比对基准;最后,根据定点硬度检测的硬度值,查询第二关系表并确定相应定点的相同硬度值的试验加热温度值,并以此确定喷油嘴的每个定点的受热极限温度;其中,第二关系表采用与待测喷油嘴相同材料和结构的多个试验喷油嘴分别经不同的加热温度下分别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4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轮机圆柱扩散型尾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家用的无线编解码遥控开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