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3496.X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1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东;朱兰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汉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4/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釜,其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加料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学药品实验或合成的制备过程中,反应釜的使用非常常见,例如微生物的发酵生产脱卤酶,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间隔向发反应釜内增加微生物原料,然而,在添加微生物原料过程中,大多数均是采用手动加入,自反应釜釜盖上的进料口,往釜体内添加微生物原料,整个过程中,不仅劳动强度较大,而且使得处于发酵中脱卤酶与空气接触,大量的有害菌体进入釜体内,直接影响了脱卤酶的活性和品质,同时生产脱卤酶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自动加料的反应釜。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应釜,其包括釜体和搅拌装置,该釜体包括釜身和与釜身密封连接的釜盖,特别是,反应釜还包括自动加料系统,所述自动加料系统包括带有计量装置的暂储罐、分别有一端部与暂储罐连通的进料管和加料管、分别设置在进料管和加料管上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加料管的另一端部与釜身连通;计量装置包括设置暂储罐上的计量标尺、用于感应暂储罐内部物料的感应器以及能够接收感应器信息的控制系统,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体和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体打开或关闭状态的第一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控制系统相连接;第二控制阀包括第二控制阀体和用于控制第二控制阀体打开或关闭状态的第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二控制系统相连接。
优选地,反应釜还包括设置在釜盖上的视镜手孔和伸入釜体内的视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视灯与视镜手孔分别相对的设置在所述釜盖上,这样能够最大化的观看釜体内物料的反应进度,同时视灯为耐腐防暴视灯,使用寿命长,节约成本。
优选地,进料管和加料管并列的设置在暂储罐下端并与暂储罐连通。
进一步地,自动加料系统还包括与暂储罐的另一端连通的送料管以及设置在送料管与釜盖之间的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包括第三控制阀体和用于控制第三制阀体打开或关闭状态的第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二控制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地,送料管设置在暂储罐上端并与暂储罐连通。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能够实现间断地向反应釜中自动添加物料,同时整个添料过程都是在密闭状态下进行,防止有害菌体进入反应釜中,提高反应后产物的品质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釜体;10、釜身;11、釜盖;100、出料口;110、进料口;2、搅拌装置;3、暂储罐;4、进料管;5、加料管;6、第一控制阀;60、第一控制阀体;7、第二控制阀;70、第二控制阀体;8、计量标尺;9、视镜手孔;12、视灯;13、送料管;14、第三控制阀;140、第三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反应釜,其包括釜体1、搅拌装置2、视镜手孔9、视灯10以及自动加料系统,其中釜体1包括釜身10和与釜身10密封连接的釜盖11,釜身10的下部设有出料口100,釜盖11上设有进料口110,搅拌装置3也采用已知的那些形式,本例中不在详述,其中视灯12与视镜手孔9分别相对的设置在釜盖11上,视灯12为本领域常用的耐腐防暴视灯,提高视灯12的使用寿命,更方便观察处于釜体2内物料反应进度。自动加料系统包括暂储罐3、进料管4、出料管5、第一控制阀6以及第二控制阀7,具体的结构关系如下。
进料管4与出料管5一起并列设置在暂储罐3的底部,并与暂储罐3连通,其中暂储罐3上设有计量器标尺8和用于感应暂储罐3内部物料的感应器(图中未显示)以及能够接收感应器信息的控制系统,只要当处于暂储罐3内的物料碰到感应器,该感应器就发出信息,由控制系统接收,感应器和控制系统都是本领域人员常用的那些形式,在此不做详述。此外,其中第一控制阀6包括第一控制阀体60和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体60打开或关闭状态的第一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控制系统相连接;第二控制阀7包括第二控制阀体70和用于控制第二控制阀体70打开或关闭状态的第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二控制系统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汉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汉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34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