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弧炉的导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2786.2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8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姚立猛;陈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姚氏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3/18 | 分类号: | F27B3/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弧炉 装置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210140720.9,申请日为2012年5月7日,发明创造名称为“用于电弧炉的导料和排烟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弧炉的导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电弧炉通常是指使得电极之间的气体进行放电而形成电弧、由电弧的电热来熔炼金属的一种电炉。气体放电形成电弧时能量很集中,弧区温度在3000℃以上。对于熔炼金属,电弧炉比其他炼钢炉工艺灵活性大,能有效地除去硫、磷等杂质,炉温容易控制,设备占地面积小,适于优质合金钢的熔炼。在炼钢方面,通常采用三相炼钢电弧炉。三相炼钢电弧炉是一种电弧发生在电极和被熔化的炉料之间的直接电热式电弧炉。三相炼钢电弧炉的炉体主要由炉盖、炉门、出钢槽和炉身组成,炉身的炉底和炉壁用碱性耐火材料或酸性耐火材料砌筑。上述电弧炉炼钢是通过石墨电极向电弧炉内输入电能,以电极端部和炉料之间发生的电弧为热源进行炼钢。电弧炉以电能转化为热能,可调整炉内气氛,对熔炼含有易氧化元素较多的钢种极为有利。电弧炉炼钢发明后不久,就用于冶炼合金钢,并得到较大的发展。
电弧炉炼钢的工业过程一般分为熔化、氧化和还原三个期间,在工作过程中随着炉料中油脂类等物质在高温时的气化以及在对钢水的化学成份调整时均会产生大量的高温含尘气体,必需配备相应的排烟和除尘系统,对高温含尘气体进行收集和处理。电弧炉除尘所采用的排烟烟罩大致分为:车间屋顶罩和移动罩。车间屋顶罩需要十分牢固的屋顶结构,投资较大;其次由于电弧炉加料大多采用车间行车进行加料,导致车间屋顶罩距离电弧炉较远,需要加大排烟系统的引风功率,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再次,车间屋顶罩至电弧炉之间为敞开式,烟尘有时会弥漫至车间其它地方,排烟效果大打折扣;最后,通常的车间行车进行加料的方式也大大制约了排烟装置的形式。移动罩除尘效果相对车间屋顶罩较好,但其结构较为复杂,后续的维修保养较为麻烦,会增加一定的使用成本,而且容易受到现场条件的限制,不适用老厂的改造。
中国专利文献CN101852545A(专利申请号201010218260.8)公开了一种“电弧炉烟罩”,其中记载了:“在电弧炉1一侧安装固定罩3,电弧炉上侧方有固定抽封口6,与固定罩3配合的移动罩2通过滚轮坐在轨道上,轨道分别固定在地面和钢梁上;所述的移动罩2上方有移动罩抽风口5,移动罩抽风口5与固定抽风口6插合;所述的滚轮由驱动装置4驱动,在烟罩和厂房之间有密封板7,将烟罩和厂房间不能密封的空挡完全密封。”由此看出:首先,该烟罩使用中,在加料和出料时,移动罩2及其抽风口5必须离开电弧炉,且移动罩2的抽风口5还要与固定罩3的抽风口6脱开;加料结束后,移动罩2及其抽风口5又要返回至原位,且移动罩2的抽风口5还要与固定罩3的抽风口6插合,不仅过程较为复杂,还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而且其维护和保养较为麻烦,也需要增加一定的维护费用,加大了生产成本;其次,将移动罩2移开而加料时,所产生的大量烟尘无法被收集并排出,会弥漫到厂房其他区域,仍然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工作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满足排烟效率较高的排烟系统的用于电弧炉的导料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弧炉的导料装置,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导料装置包括主架体和导料结构件。导料装置的主架体的后侧上部和顶侧呈敞开状态。导料结构件包括固定溜板、往复溜板、往复溜板滚动架和往复动力件。往复动力件为往复气缸或往复油缸。固定溜板整体按照左高右低的倾斜方式固定设置在主架体上。往复溜板相对于固定溜板平行设置,且位于固定溜板的左下方。往复溜板滚动架有2至4个,往复溜板滚动架固定设置在主架体上,且往复溜板滚动架的整体与往复溜板相互垂直。往复溜板滚动架托住往复溜板且与往复溜板间接或直接滚动接触。往复动力件有1至3个。往复动力件与往复溜板相互间平行设置。往复动力件由其缸体直接或者间接与主架体相连接。往复动力件由其活塞杆直接或者间接与往复溜板相连接。
所述导料装置的导料结构件的往复溜板在加料时其右下端部伸向电弧炉上部上。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导料结构件还包括左挡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左挡板沿着从左上至右下的方向倾斜设置,且其左上侧边沿固定在主架体的左侧部位上,其右下侧边沿与固定溜板的左上侧边沿固定连接。前侧板设置在主架体的前侧与固定溜板的前侧上,且位于固定溜板的上侧。后侧板设置在主架体的后侧与固定溜板的后侧上,且位于固定溜板的上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姚氏铸造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姚氏铸造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27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