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2677.0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2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叶海林;张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48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复合型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金属硫化物,以及设置在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表面的包覆层,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为NiS、FeS2、FeS、TiS2、MoS和Co9S8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包覆层的材料包括钛酸锂Li4Ti5O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为50~800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占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量的10%~9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的材料进一步包括导电添加剂,所述导电添加剂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乙炔黑、炭黑、中间相碳微球、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酚醛树脂、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导电添加剂占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量的1%~5%。
5.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包覆原料锂源、钛源和待包覆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在分散介质中搅拌分散均匀,制成浆料;
所述包覆原料锂源选自氢氧化锂、水合氢氧化锂、碳酸锂、硝酸锂、硫酸锂、氟化锂、草酸锂、氯化锂和醋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包覆原料钛源选自二氧化钛、四氯化钛、三氯化钛、异丙醇钛、钛酸四丁酯、钛酸丁酯和钛酸正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选自NiS、FeS2、FeS、TiS2、MoS和Co9S8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分散介质选自水、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2-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乙醇和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2)将得到的所述浆料通过溶胶-凝胶法、水热反应法、微波化学法或高温固相法进行包覆制得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包括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以及包覆在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的材料包括钛酸锂Li4Ti5O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占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量的10%~95%。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原料进一步包括导电添加剂,所述导电添加剂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乙炔黑、炭黑、中间相碳微球、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酚醛树脂、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导电添加剂占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量的1%~5%。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化学法的具体操作为:将所述浆料在100~120℃下干燥,得到前驱体材料,将所述前驱体材料置于工业微波炉中,以10℃/min升温到600~800℃,保温1~4小时,随炉冷却,即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固相法的具体操作为:将所述浆料在100~120℃下干燥,得到前驱体材料,将所述前驱体材料置于马弗炉中在400~900℃下烧结0.5~10小时,随炉冷却,即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含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267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