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参考电压的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2016.8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7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乐;李玮韬;杨昌宜;王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H03M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齐辉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参考 电压 驱动 电路 | ||
1.一种参考电压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闭环负反馈环路和开环支路,所述开环支路中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管(M31)和NMOS管(M32);
NMOS管(M31)的漏极连接至电源VDD,NMOS管(M31)的栅极接入闭环负反馈环路所提供的第一偏置电压,NMOS管(M31)的源极输出参考电压Vrp;
NMOS管(M32)的漏极与NMOS管(M31)的源极相连接,NMOS管(M32)的栅极接入闭环负反馈环路所提供的第二偏置电压,NMOS管(M32)的源极通过隔离电器件接地,NMOS管(M32)的源极输出参考电压Vr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电器件为NMOS管(M33),所述NMOS管(M33)的漏极连接至NMOS管(M32)的源极,所述NMOS管(M33)的栅极接入闭环负反馈环路所提供的第三偏置电压,所述NMOS管(M33)的源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负反馈环路包括支路(21),支路(21)中包括NMOS管(M34)、NMOS管(M35)和NMOS管(M36),支路(21)被设置为支路(21)上的电流与开环支路上的电流的比例关系为1:K,其中,
NMOS管(M34)的漏极连接至电源VDD,NMOS管(M34)的栅极接入第一偏置电压并与NMOS管(M31)的栅极相连接,NMOS管(M34)的源极与NMOS管(M35)的漏极相连接;
NMOS管(M35)的栅极接入第二偏置电压并与NMOS管(M32)的栅极相连接,NMOS管(M35)的源极与NMOS管(M36)的漏极相连接;
NMOS管(M36)的栅极接入第三偏置电压并与NMOS管(M33)的栅极相连接,NMOS管(M36)的源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负反馈环路中包括差分运放器(40)和差分运放器(41),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偏置电流源,
差分运放器(40)的差分运放正输入端接入初始参考电压Vrpin,差分运放器(40)的差分运放负输入端连接至NMOS管(M34)的源极,差分运放器(40)的输出端连接电荷泵(24)的一端,电荷泵(24)的另一端连接至NMOS管(M34)的栅极,向NMOS管(M34)和NMOS管(M31)的栅极提供所述第一偏置电压;
差分运放器(41)的差分运放正输入端接入初始参考电压Vrnin,差分运放器(41)的差分运放负输入端连接至NMOS管(M35)的源极,差分运放器(41)的输出端连接至NMOS管(M35)的栅极,向NMOS管(M35)和NMOS管(M32)的栅极提供所述第二偏置电压;
偏置电流源的输出端连接至NMOS管(M37)的漏极,NMOS管(M37)的源极与NMOS管(M38)的漏极相连接,NMOS管(M38)的源极接地,
偏置电流源的输出端和NMOS管(M38)的栅极都连接至NMOS管(M36)的栅极,向NMOS管(M36)和NMOS管(M33)的栅极提供所述第三偏置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差分运放器(40)的差分运放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1)连接至NMOS管(M34)的源极;
差分运放器(41)的差分运放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2)连接至NMOS管(M35)的源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NMOS管(M34)的栅极还连接至电容(25)的一端,电容(25)的另一端接地;
NMOS管(M35)的栅极还连接至电容(26)的一端,电容(26)的另一端接地;
NMOS管(M36)的栅极还连接至电容(27)的一端,电容(27)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泵(24)包括电容(C1)和电容(C2),
电容(C1)的一端通过开关(K11)与直流电压Vbn2接通或断开并通过开关(K21)与电容(C2)的一端接通或断开,电容(C1)的另一端通过开关(K12)与电源VDD接通或断开并通过开关(K22)与电容(C2)的另一端接通或断开;
电容(C2)的一端还连接至差分运放器(40)的输出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还连接至NMOS管(M34)的栅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201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控恒流源电路
- 下一篇:开关设备试验用大电流自动稳流控制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