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数据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1158.2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2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戴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H04L25/03;H04B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入 输出 数据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数据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及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频谱效率,通常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在MIMO系统中,线性检测和最大似然(ML)检测的性能差异较大,ML算法的检测性能远好于线性检测。但是ML检测的复杂度较大,与调制阶数和天线数成指数关系。因此,实际系统中,尤其是采用高阶调制时,ML检测因复杂度太高而难以实现。
具体的,以一个NT×NRMIMO系统为例,接收信号可以表示为
r=Hx+n
其中,H为等效的信道响应矩阵,x为发送信号向量,n为噪声向量,NR表示接收天线数目,NT表示发送天线数目。
ML检测的原理是找到一个信号向量使得接收信号和重构的接收信号之间距离最小:
由上式可知,ML检测需要遍历所有可能的发送信号的组合,才能搜索出使得上式距离最小的信号组合。若调制符号共有Q个星座点,则可能的发送信号的组合共有种,使得ML检测的复杂度太大,与成正比。在高阶调制或者发送天线数较大时,ML检测的遍历搜索的过程将带来非常大的计算复杂度,并耗费大量的时间,因而,在实际系统中,ML检测难以实现。
虽然有一些ML的简化算法提出,比如球形译码,其主要的思想在于构造较小的候选集,且能有效覆盖可能性较大的信号组合,而不必对所有可能的发送信号的组合进行遍历搜索。但是球形检测算法的缺点在于:构造候选集的距离参数σ不好确定,若σ过大,则与ML检测的复杂度相同,若σ过小,则可能需要反复搜索;而且球形检测是逐层顺序构造候选集的,耗时较长;另外,球形检测算法的复杂度变动较大,在实际中,可能带来较大的计算复杂度风险。
因此,这些算法在天线数目较多、调制阶数较高时复杂度仍然满足指数关系,因此不能满足系统的实时性要求。QRM-MLD(QR decomposition with M-algorithm maximum-likelihood detector,基于正交分解和多候选算法的最大似然算法)对于两天线的情况,性能与复杂度仍然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数据方法及装置,以减小多输入多输出最大似然检测的复杂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数据检测方法,包括:
对于每个发送信号元素,确定基于其他发送信号元素的最大似然硬判检测结果;
分别将各个基于其他发送信号元素的最大似然硬判检测结果从接收信号中去除,并确定与发送信号元素个数相同个数的基于其他发送信号元素的分支度量值;
组合各个分支度量值,得到数据候选集。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数据检测装置,包括:
硬判检测单元,用于对于每个发送信号元素,确定基于其他发送信号元素的最大似然硬判检测结果;
确定单元,用于分别将各个基于其他发送信号元素的最大似然硬判检测结果从接收信号中去除,并确定与发送信号元素个数相同个数的基于其他发送信号元素的分支度量值;
组合单元,用于组合各个分支度量值,得到数据候选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11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散体、制备分散体的方法和喷墨打印油墨
- 下一篇:VPLS实现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