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外露风叶的静音风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0076.6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2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汪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原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0 | 分类号: | F04D29/40;F04D29/66;F04D2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露 静音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具体涉及一种无外露风叶的静音风扇,属于家用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风扇是很多家庭在夏季采用的降温电器,但是传统的风扇风叶外露,使用安全性较低,尤其是有小朋友的家庭在使用时需要尤为慎重;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没有扇叶的风扇,由于其发明人是戴森,所以该机器又被称作“戴森空气倍加器”,主要原理是在基座吸入空气,然后把空气导进圆环,从环上的缝口喷出,带动周围的空气流动,产生较为舒适的风。但是这类设备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噪音很大,由于涡轮设置在底座内,涡轮的大小受到限制,导致涡轮体积较小,为了获得较为舒适的风,就需要通过提高电机的转速来实现,这样就必然导致噪音很大。目前还没有一种风扇既能保障使用时的安全性,又能获得静音体验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外露风叶,保障使用的安全性,同时通过设置惯流风轮保证了较低的噪音,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无外露风叶的静音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壳体,上述壳体背面形成有进风结构,上述壳体正面覆盖有面罩,上述面罩上形成有若干出风结构,上述壳体和面罩之间安装有惯流风轮和驱动惯流风轮转动的电机,上述底座内设有控制电路并且底座上设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控制旋钮。
前述的无外露风叶的静音风扇,其特征在于,上述面罩为圆形的。
前述的无外露风叶的静音风扇,其特征在于,上述进风结构为形成于壳体背面的多个通孔。
前述的无外露风叶的静音风扇,其特征在于,上述出风结构为形成于面罩上的圆形孔。
前述的无外露风叶的静音风扇,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旋钮包括风量调节旋钮和定时设置旋钮。
前述的无外露风叶的静音风扇,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能够相对于底座旋转。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无外露风叶的静音风扇,不但能够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而且噪音极低,使用者能够享受非凡的静音体验,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无外露风叶的静音风扇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底座,2、壳体,3、面罩,4、出风结构,5、风量调节旋钮,6、定时设置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参见图1,本发明的无外露风叶的静音风扇,包括底座1和设置于底座1上的壳体2。其中,壳体2背面形成有进风结构,壳体2正面覆盖有面罩3,面罩3上形成有若干出风结构4,壳体2和面罩3之间安装有惯流风轮和驱动惯流风轮转动的电机,底座1内设有控制电路并且底座1上设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控制旋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视角原因,某些部件在图中未能展示出来,鉴于这些部件都是容易理解且能够文字说明的,所以无需另外再在图中展示。
作为一种优选,面罩3为圆形的。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惯流风轮设置于面罩3和壳体2之间,其体积可以较大,只要能够容纳与壳体2中即可,这样一来,要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即风量要求),在较慢的转速下就可以实现了,从而该风扇的噪音很低,能够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静音体验。
作为一种具体结构,进风结构为形成于壳体2背面的多个通孔,形状不作限制,只要能够保证足够的进风量就可以了。
进一步地,出风结构4为形成于面罩3上的圆形孔,如图1所示,圆形孔均匀地分布在面罩3上,使得出风均匀,进而提高了舒适度。
作为一种优选,控制旋钮包括风量调节旋钮5和定时设置旋钮6。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壳体2能够相对于底座1旋转,能够灵活适用于多角度的使用需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原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原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00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