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再充电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9933.0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5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洪成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48 | 分类号: | H01M10/48;H01M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韩明星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装置的发展和进步,对作为能量源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需求和使用已经增加。另外,这些移动装置现在伴随着增加的高能量使用而尺寸减小、轻且纤薄。为了满足这些移动装置的需求,经常使用利用聚合物膜的平坦地形成的可再充电电池。袋式可再充电电池可以有效地用来提供电池所需的纤薄性。
在该背景部分公开的以上信息仅是为了增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不形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能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通过防止温度保护元件的误操作而具有改善的操作质量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是一种具有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所述电极组件具有从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延伸的第一引线接线片、从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电极延伸的第二引线接线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分隔件。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包括:袋,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具有梯田状部分,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和所述第二引线接线片延伸穿过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一部分与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接触;温度保护元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和连接接线片,所述温度保护元件的一部分附于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
当所述袋的温度超过预定值时,所述温度保护元件的电阻升高到在所述连接接线片和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之间的流动的电流可以停止的点。
所述温度保护元件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分,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一部分与所述袋的梯田状部分接触;第二连接部分,电连接到所述连接接线片;传输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
所述传输部分可以通过双面粘附带附于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的表面。
所述袋还可以包括:第一外部材料,形成所述袋的内部;第二外部材料,附于所述第一外部材料并形成所述袋的外部。
所述第一外部材料和所述第二外部材料均还可以包括:第一片,由聚合物组成,并形成所述袋的内部;第二片,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片、尼龙片或者PET-尼龙组合片制成并且形成所述袋的外部;金属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一部分可以是弯曲的并且可以卷绕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端部周围。
此外,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可以焊接在一起。
另外,所述连接接线片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袋的梯田状部分直接接触。
绝缘带可以覆盖所述温度保护元件、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一部分和所述连接接线片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可以直接附于所述带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片绝缘。
所述温度保护元件可以为正温度系数电阻器。
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可以是所述袋的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外部的延伸。
此外,所述第一外部材料可以容纳所述电极组件。
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和所述连接接线片可以焊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可以是正极引线接线片,所述第二引线接线片可以是负极引线接线片。
所述正极引线接线片可以由镍制成。
所述负极引线接线片可以由铝制成。
所述金属片可以由铝制成。
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所述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外部材料的所述第二片接触。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结合附图考虑时的详细描述,对本发明的更完整的理解及其许多附带的优点将容易明白,同时变得更好理解,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和袋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接线片和温度保护元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了在图4中示出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接线片和温度保护元件的组件的折叠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在图4中示出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接线片和温度保护元件的组件的折叠后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了温度保护元件的内部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VIII-VIII线截取的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99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避让停车装置
- 下一篇:折叠带条封装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摄像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