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防尘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9918.6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9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邱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万 |
主分类号: | B60S1/66 | 分类号: | B60S1/6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5807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防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尘系统,具体地是一种汽车防尘系统。
背景技术
自从汽车发明以来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随着汽车的逐渐增多,人们意识到了汽车尾气的危害,各国政府也相应出台了严格的排放标准。然而,汽车的另一大危害——轮胎所带起的灰尘却很少有人问津,面对车后的灰尘人们只是掩鼻而过。如果生活在城市或是厂矿周围,洗的衣服干了以后而忘记收回,那么两三天后其上肯定有一层灰,特别是厂矿的车非常多,室外作业人员脸上都蒙着一层灰,甚至连眼睛里、耳朵里、鼻子里嘴巴里也有灰尘,这就是汽车轮胎带起来的灰尘的危害。
现在厂矿区除尘的方法常用的也就是用洒水车洒水,一般半小时或一小时之后,路面就干了,马上又是灰尘满天飞,尽管港区花了数千万修了挡风墙、防尘网,但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发明内容
经过本人的多年观察,无论是厂区还是矿区,灰尘主要是由汽车轮胎带起来的,要使轮胎在行驶时不产生灰尘,只要始终保持轮胎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水,或者使轮胎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即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防尘系统,包括:水箱,加水管,通气管,所述水箱挂在汽车的大梁上或立于车厢前面,所述水箱的水通过管道引导喷在轮胎上。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包括沿大梁设置的软管,和汽车轮胎的前桥、中桥或后桥上设置硬管,所述软管和硬管连接,硬管带喷雾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的一侧还设有计量装置,用于指示水箱内的剩余水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装置包括透明有机玻璃管,浮标和读数板。
进一步的,水箱的下方设置有微泵箱。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电路,用来控制所述微泵箱中水泵的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和总开关,驻车制动电路开关和脚制动电路开关。
进一步的,水箱上设置排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的上方设有两个减压气筒,第一减压气筒的一端通过气管和水箱内部相连,第一减压气筒的另一端通过气管和第二减压气筒相连,第二减压气筒的另一端和汽车的加压管相连,所述加压管和第二减压气筒之间设置电磁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上还设置有减压阀。
本发明的汽车防尘系统通过对轮胎喷洒水,防止轮胎带起灰尘,能够有效解决厂区港区和矿区的除尘问题,能够减低灰尘80%-90%,降低路面温度2-5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汽车防尘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汽车防尘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汽车防尘系统包括水箱1,加水管2,通气管3,水箱1可以是各种形状,比如圆筒形、方形,长方形等等,加水管2和通气管3上都装有开关,水箱1可以挂在汽车的大梁上,或立于车厢前面,或汽车的其他部位,加水管2用来向水箱1注水,通气管3用来在向水箱1注水时放气,其实时间关闭。水箱上还设置排气管4,在汽车防尘系统工作时,外界空气可以通过排气管4和水箱1内相通。水箱1上还有排水管和排水开关。排气管4排完气关闭。
水箱1的下方设置有微泵箱5,采用控制电路控制水泵的开关,微泵箱5中有多个水泵,每个水泵有软管18分别连接,软管18沿大梁设置引伸到汽车轮胎的前桥、中桥或后桥,前桥、中桥或后桥上设置硬管,硬管和软管18连接,将水引导到轮胎上方喷到轮胎上。
控制电路6包括电源和总开关,还包括驻车制动电路开关和脚制动电路开关,总开关用于控制该汽车防尘系统的开启以及关闭,驻车制动电路开关和脚制动电路开关分别用于在长时间停车和临时停车时自动关闭所述微泵箱5中的水泵,以节约用水。
水箱1的一侧还设有计量装置7,用于指示水箱1内的剩余水容重量。计量装置7包括透明有机玻璃管8,浮标9和读数板10。浮标9置于透明有机玻璃管8内,透明有机玻璃管8与水箱1相连,浮标9浮在水面上,通过读数板10上的直接读出计量水箱中的剩余水重量。举个例子说,对于长宽高分别为1m,0.5m,0.5m的250公斤容量长方形水箱,读数板10高度为50cm,每一厘米的刻度指示的水重量为5公斤,这样可以方便的读出水箱的剩余水重量。浮标9和读数板10可以是夜光浮标和夜光读数板,以方便在夜间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万,未经邱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99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节八轴电传动调车内燃机车
- 下一篇:一种服装烫金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