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恶性杂草刺萼龙葵入侵天然植被快速恢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5171.7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0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殿林;皇甫超河;刘红梅;修伟明;王慧;张贵龙;宋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恶性 杂草 刺萼龙葵 入侵 天然 植被 快速 恢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及遏制刺萼龙葵入侵天然生态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外来入侵物种(invasive alien species,IAS)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农业生产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由于其对人类健康、自然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和农牧业效益等造成巨大威胁,外来入侵生物已成为全球性生物安全、环境和经济的热点问题,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因为植物群落的破坏会导致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基础的瓦解,入侵植物现已成为经济问题并威胁着自然生态系统。
外来入侵植物侵入到一个新的生境后,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大肆扩散蔓延、竞争、排斥并最终取代当地生物群落,形成大面积单一优势群落;破坏本地动植物相,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丧失。据预测,按照目前生物入侵的速率,在不久的将来,整个世界的生物多样性格局将会趋于均质化(Homogenization)。外来有害植物的入侵,其经济代价是农林牧渔业产量与质量的惨重损失与高额的防治费用;其生态代价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本地物种多样性不可弥补的消失以及种的灭绝,构成对自然遗传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及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威胁;还会影响社会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外来入侵有害物种达520余种,其中入侵植物268种,占51.54%。
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又名堪萨斯蓟、黄花刺茄,是20世纪80年代入侵我国的恶性杂草,目前已侵入辽宁、吉林、河北、北京、甘肃、新疆等省市,严重危害面积120多万亩,并且蔓延的趋势还在不断增强,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刺萼龙葵对草场及农田中棉花、玉米等经济作物的生长产生严重危害,影响牲畜皮毛的品质,牲畜误食后可引起中毒死亡,同时还传播病虫害,严重威胁到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随着扩散的范围越来越大,刺萼龙葵受到广泛关注,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试行)的通知》将刺萼龙葵列为检疫性对象。
国内对刺萼龙葵的研究刚刚起步,且多集中于对其生物生态学、入侵危害以及应急防治措施等方面。刺萼龙葵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和传播能力。耐阴、耐旱、耐高温;繁殖能力强,能产生大量的种子,靠种子传播和入侵,并且种子具有休眠期,小而轻,可随风或随水流传播扩散,常生长于开阔的生境,如荒地、草原、田野、河岸、过度放牧的牧场、谷仓前、畜栏、路边、垃圾场等地,亦可侵入农田、果园、瓜地、庭院等地。刺萼龙葵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极广,钟艮平等利用刺萼龙葵在原产地和其他入侵地的分布和14个环境变量,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刺萼龙葵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全国除西藏、青海、海南及两广南部外的其他地区均可适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未经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51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食管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SAS信号完整性分析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