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条带状补播方式改良退化温性草甸草原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5020.1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5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殿林;朗巴达拉呼;蒋立宏;赵建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带状 方式 改良 退化 草甸 草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甸草原的改良方法,具体为一种通过采用条带状补播方式改良我国北部牧区退化温性草甸草原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温性草甸草原是我国北方的一个主要草原类型,由多年生中旱生、广幅旱生草本植物(丛生禾草和根茎型禾草)为优势种所组成的草原植被。该类型处于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带,具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及其岭西、岭东的高平原、低山丘陵地上,是内蒙古等北方牧区最好的一块草地,也是连接北方森林和草原重要的生态纽带。全国面积约为6亿亩,占草原总面积的11.3%。草甸草原地区属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10℃的年积温在1800~2000℃之间,雨水适中。这里牧草生长茂密,一般草群高度达60~80厘米,盖度达60~85%;产量高,质量好,亩产青草225~400公斤,优质牧草可占50~80%。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部森林草原带的下部,东北北部广阔平坦的冲积平原、坡地、河谷低地和丘陵地的淡黑钙土、黑钙土和草甸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优良割草地。草甸草原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每平方米可达20种以上,主要禾草有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羊草(Leymus chinensis)、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等;杂类草有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脚苔草(Carex pediformis)、裂叶蒿(Artemisia laciniata)等。其气候与土壤条件虽不如疏林草原好,但仍有较多的雨水,而且气温较高。所以,在没有人工灌溉的条件下,也能生长多种优良牧草,是良好的天然放牧场和割草场,适于发展大牲畜,尤其适于养牛业,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
但近年来,由于气候持续干旱和过牧等原因,草甸草原核心区域草地沙化退化日趋严重,已危及牧区人民生产生活和草原的生态安全,同时对东北及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本发明就是对北方退化草甸草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改良方法,旨在保护草甸草原丰富的物种资源,尽快提高草场产草量和牧草质量,增加载畜量。通过浅翻改善土壤理化状况,促进草原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北方退化草甸草原改良并可很好地保护原生植被和物种多样性的简单而便捷的新方法。
一种采用条带状补播方式改良退化温性草甸草原的方法,通过在退化的温性草甸草原区采用与坡向平行的方式,每隔40米距离浅翻20米宽的带状补播带,形成补播带与原始植被带(即隔离带)的条带状相嵌分布,然后对浅翻带进行人工补播牧草改良,对原始植被带进行封育改良。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人工补播牧草采用的补播品种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羊草(Leymus chinensis)、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人工补播牧草是在不晚于初霜前60天开始,土壤处理采用浅翻形式,翻耕深度10至20厘米为宜,翻后耙匀,随翻随播,播量按人工草地正常播量计算,采用条播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未经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5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永磁强磁选机板式磁系的装配工艺及其工装夹具
- 下一篇:新型手动进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