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核系统检测P2P流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2542.6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2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邦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29/08;H04L12/741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叶树明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核 系统 检测 p2p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核系统检测P2P流的方法和系统,通过转发核从报文列表中获取待转发的报文,在共享内存中查找报文转发所需要的表项,如果找到则直接将表项从共享内存中转发走;如果未找到则向管理核发送表项报文,管理核生成报文转发所需要的表项,将表项存储到共享内存中,转发核再将表项从共享内存中转发走;管理核检测P2P流节点定时器并更新所有P2P流节点;转发核经过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第三判断模块、第四判断模块、第五判断模块依次判断,从而在多核系统的管理核和转发核上分工合作实现P2P的检测,保证在不影响多核系统转发性能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率检测P2P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核系统检测P2P流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P2P(Peer-to-Peer,对等网络)由多个加入该网络的节点组成,也叫P2P叠加网。在对等网络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PC机或其它设备,在网络上直接通信或协作,彼此共享包括处理能力(CPU)、程序以及数据在内的共用资源。在P2P网络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或中央服务器,每一个节点都同时担当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中介者三重职责。P2P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地位,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近年来,对等网络(P2P)的用户规模、应用类型和流量均呈爆发式增长。P2P应用类型早己经从文件共享扩展到语音、视频等应用领域,P2P流量己占整个互联网流量的60%。大部分P2P应用对带宽是一种侵占式的占用,为了控制网络P2P应用对带宽的大量占用,开展高效、准确的P2P流量(尤其是多媒体内容)实时检测与过滤相关技术研究,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互联网基础设施、合理利用P2P技术、合理部署P2P应用,有利于制止非法内容在P2P网络中的传播。随着互联网上P2P流量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用户大量使用P2P进行文件下载,极大地占用了网络带宽资源,影响正常的互联网应用和依赖于网络连接的工作。因此,需要对P2P流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控制,但首先必须将P2P流检测出来。
对P2P流的检测,目前理论上主要有以下四种技术:端口识别、深层数据包检测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流量识别技术和基于P2P网络行为特征技术。这些技术主要有以下缺点:
a、目前的p2p软件都是采用了随机端口技术,因此基于端口进行识别是否为P2P流的方式几乎失去了作用;
b、深度数据包检测技术侵害了个人的隐私权,对加密后的P2P报文几乎没有任何识别作用,并且每当有一款新的P2P下载软件上市,就需要更新本地的P2P识别特征库,因此用户体验感不好,对于网络转发设备来说性能损失巨大;
c、基于机器学习的流量识别技术,受网络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健壮性差,并且实现机器学习技术的流量分类工具只有 Tstat2.0,而 Tstat2.0 仅能够识别 Skype 流量,尚不能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识别所有应用流量,该技术无法真正应用于实际网络设备中;
d、基于网络行为特征的流量识别技术是通过对传输层数据包进行分析,并结合P2P流量特征识别出P2P流。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基于网络行为特征的P2P流量识别技术不适用于高速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实时识别P2P流量,无法实现在不对多核系统的转发性能造成很大影响的前提下基于P2P行为特征来识别P2P流。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邦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邦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25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有凹槽的新型筷子
- 下一篇:一种易清洗的不锈钢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