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多级孔Beta分子筛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2307.9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0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肖寒;杨建国;张景成;于海滨;石芳;李孝国;李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80 | 分类号: | B01J29/80;C10G4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beta 分子筛 加氢裂化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多级孔Beta分子筛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含有多级孔Beta分子筛与Y分子筛协同作为酸性组分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世界原油日趋重质化与劣质化,而世界油品需求结构将向重质燃料油需求量减少、优质中间馏分油增长的方向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寻求开发重质原油高效转化与综合利用技术。加氢裂化技术是将重油轻质化与清洁油品生产集于一体的综合加工技术。加氢裂化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强、产品收率高、产品质量好、产品方案灵活等优点,已成为炼化企业与石化企业统筹结合技术,亦是有效的利用石油资源和最大限度的满足燃料产品与化工原料需求的最适宜技术。生产优质清洁燃料的中油型加氢裂化工艺备受青睐,该工艺的关键核心技术是中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与载体的制备。
加氢裂化催化剂是一种具有加氢功能与裂化功能的双功能催化剂。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是相互矛盾的,通过调节催化剂加氢活性中心与酸性活性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活性与选择性之间的平衡,是中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的设计与研发的关键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含有无定形硅铝和改性Y分子筛共同作为酸性载体与的中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以伊朗VGO作为反应原料进行活性评价,在反应压力:15.7 MPa,体积空速0.92 h-1,氢油比1240:1,反应温度404 oC的条件下,中油选择性为83.9%,但是催化剂活性较低。
US5536687公开一种含有Y与β分子筛的中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该催化剂使用的Y分子筛晶胞参数小于2.445 nm,硅铝比在4.5~5.2之间;所使用的β分子筛的硅铝比在20~30间,约束指数为0.6~1.0;反应原料在液时空速为1.0 h-1、反应温度高于392 oC,虽对中油的选择性高,但是催化剂活性略低。
中国发明专利CN102107879所公开的一种中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选用改性的Y分子筛与一步合成未经改性的高硅β分子筛共同作为酸性载体。所使用的改性的Y分子筛的硅铝比为5~15,晶胞参数为2.435~2.455;所选用的β分子筛的硅铝比为25~75,孔容为0.35~0.5 cm3/g。Y分子筛与β分子筛共同作为酸性载体表现出协同互补效应,制备成重油加氢裂化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加氢裂化活性和中间馏分油选择性。
以上发明中所使用的Y与Beta分子筛混合作为酸性载体,对中油的选择性良好,但是催化剂活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所用Y与Beta分子筛为微孔分子筛,单一的微孔孔径,限制了大分子的反应物传质与转化。近年来,材料研究者已经通过软模板法成功合成出多级孔ZSM-5、Beta、Y型分子筛,在含有大分子筛的反应中提高了大分子反应物与产物的传质、转化与生成,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与选择性,并缓解了催化剂的积碳与延长了催化剂的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多级孔Beta分子筛的高中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多级孔Beta分子筛的合成技术与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技术。通过本技术所制备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具有丰富的介孔孔道、较高的比表面积与孔容,提高了大分子反应物的传质与转化性能;适宜的中强酸中心分布,抑制了大分子的深度裂化,提高了中油选择性,因此本发明的加氢催化剂表现出加氢裂化活性高、中油选择性高、稳定性好、柴油凝点低等优势。
本发明为一种含多级孔Beta分子筛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载体、活性组分和助剂组成所述载体由多级孔Beta分子筛、改性Y分子筛、无定形硅铝与氧化铝共同组成,加氢裂化酸性组分由改性Y分子筛与多级孔Beta分子筛共同组成,所述活性组分为金属Ni和W的氧化物,所述助剂为P或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23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