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叠式遮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8710.4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7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伸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那慕 |
主分类号: | A47G5/00 | 分类号: | A47G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遮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在地面上直立放置的折叠式遮挡板。
背景技术
住宅的窗户是室内外传递热量的途径之一,比如在冬天,玻璃窗及其周边的冷空气及从窗玻璃和窗框之间的缝隙中流入的室外冷空气会降低供暖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用窗帘或拉窗在窗户和室内中央部之间形成冷空气的停滞空间以提高供暖效率。
西式房间一般采用窗帘,但是,窗帘的边缘和建筑物内墙表面及地面表面之间容易产生缝隙,所以,不一定能有效地确保供暖效果。另,如果白天用拉窗或拉上窗帘的话,那么无论是洋式房间还是日式房间,必然会导致室外采光量的减少,从而使室内昏暗并遮蔽室外的景致。
所以,可以考虑如图8(A)所示那样,在窗边R处、从地面4等开始到窗户1上的设定位置(例如高度50~100cm左右的位置)设置遮挡冷空气的遮挡板2。遮挡板2可以是矩形平板状,将其两端的边缘及下侧边缘接触窗边R的墙面3及地面表面4,即可在窗户1和室内中央部之间形成冷空气的停滞空间5,这样就可以减轻冷空气向室内中央部的渗透。另,只要将遮挡板2的高度限制在设定在窗户1上的一定(例如窗户的中间部分)的位置,便可消除在室外景观及采光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另外,考虑到在温暖季节等不使用时的收纳性,如图8(B)所示,交替在遮挡板的正反面切槽,使遮挡板具有可折叠构造为佳。类似这样的折叠式遮挡板已被专利文献1、2所公开。
[发明专利文献1]发明专利公开2008-014134。
[发明专利文献2]发明专利公开2003-265290。
但是,发明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现有的折叠式遮挡板,由于相对折叠式遮挡板的底座的安装位置和折叠方向是被固定了,所以无法将折叠式遮挡板的正反面反转使用,而且也无法改变其高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借鉴相关课题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正反面反转使用、且可调节高度的折叠式遮挡板。本发明所蕴含的目的将通过以下说明书详细介绍。
本发明的手段
本发明的折叠式遮挡板,设置在室内窗边,具有放置在地面上的平板状的底座和直立于地面的直立部。上述底座和直立部通过第1水平屈曲部相连接,并在上述第1水平屈曲部的上方的直立部形成有与第1水平屈曲部相平行的第2水平屈曲部;同时为了在不使用时能将上述折叠式遮挡板折叠存放,在上述底座和上述直立部上设置横贯上述第1及第2水平屈曲部的垂直屈曲部,上述第1水平屈曲部和第2水平屈曲部是通过在折叠式遮挡板的正反不同一侧切槽而形成的;使用时,将上述第1水平屈曲部弯折成近直角,使上述底座朝向室内呈水平放置,与此同时使上述直立部呈直立状态,从而限制垂直屈曲部的弯折;或者改变上述折叠式遮挡板的正反面的朝向,不弯折第1水平屈曲部,而将第2水平屈曲部朝着和上述第1水平屈曲部的弯折方向相反的方向略成直角地弯折,并使上述底座朝向室内呈水平状态放置,同时使上述直立部呈直立状态,从而限制上述垂直屈曲部的弯折。
本发明的折叠式遮挡板和现有的折叠式遮挡板一样,被设置在室内的窗户边,用以减少窗边的冷空气从窗玻璃及窗框的缝隙中流入室内中央部,从而提高供暖效率;并且在不使用时可以利用垂直屈曲部进行折叠,使之变得更加紧凑,从而方便收纳等等自不必说,因为拥有第1及第2水平屈曲部,只要改变底座的弯折方向,即可将折叠式遮挡板的正反面反转使用,另,因为只要改变弯折的部位,即可调节遮挡板的高度,从而实现折叠式遮挡板的使用方法的多样化。
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正如上所述,只要选择折叠式遮挡板下部的第1水平屈曲部或第2水平屈曲部,即可改变底座的朝向,从而可以将折叠式遮挡板的正反面反转使用。
另,将第2水平屈曲部的位置设置在折叠式遮挡板高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即可根据需要将遮挡板的高度调整到约原来的一半高度。这样,在夏天就可提高遮挡板的高度用于遮蔽炽热的太阳射线;而当减低一半高度,又可在冬季保证室外温暖的阳光射入室内。而在将高度减低一半时,可将遮挡板折叠成三脚架的形状,从而提高遮挡板的自主稳定性,也就是说即使将遮挡板从窗边挪开一定距离,依然能够在没有任何依傍的情况下使遮挡板具有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相关折叠式遮挡板展开时的主视图,(B)为展开后的后视图;
图2(A)~(C)为第1、第2水平屈曲部或垂直屈曲部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那慕,未经株式会社那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87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双节距链条共用式装配机
- 下一篇:纳米浮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