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蟹苗检视用抄网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7222.1 | 申请日: | 201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0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蒋科技;乔振国;于忠利;张凤英;皮妍;宋炜;马凌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77/00 | 分类号: | A01K7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蟹苗 检视 用抄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蟹苗培育检测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蟹苗检视用抄网。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我国当前非常重要的产业,对于提高渔民收入,丰富我国居民膳食结构起着巨大的作用。中华绒螯蟹、青蟹、梭子蟹是我国最重要的养殖经济蟹类,人工苗种繁育是这些经济蟹类进行养殖活动的重要前提,对于苗种供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苗种繁育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育苗池中的苗种进行检视或者计数,需要一个简单方便的工具进行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蟹苗检视用抄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蟹苗繁育过程中缺少检视和计数工具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蟹苗检视用抄网,包括外框、检视网和手柄,所述外框上装有手柄,所述外框内装有检视网,所述检视网由两层网体构成,所述检视网的两层网体的网眼大小不同,所述检视网网眼较小的网体有吸水性和弹性,所述检视网网眼较大的网体没有弹性,所述检视网的两层网体之间有间隔。
所述外框分为3层,所述外框中间层上装有手柄,所述外框中间层两面上分别装有所述检视网的两层网体,所述外框另两层以螺栓紧固在外框中间层两面、且压紧检视网的两层网体。
所述外框为矩形,所述外框矩形内侧面上有两条凹槽,所述外框其中一条边是可拆卸的,所述检视网的两层网体可以沿外框矩形内侧面的凹槽卡入检视网,所述检视网的两层网体边缘处以封边框封边,且封边框的厚度与外框矩形内侧面的凹槽成过渡配合,所述外框可拆卸的边框以螺栓紧固件与相邻两边接。
所述检视网的两层网体之间间隔2-15毫米。
所述检视网的两层网体,大网眼的网体的目数为每英寸20目以下,小网眼网体的目数为每英寸26目以上。
所述手柄末端为一个盲孔,所述盲孔带有内螺纹和外螺纹,用以连接加长手柄。
所述外框和手柄以塑料和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检视网的小网眼网体由尼龙材料制成。
所述检视网的大网眼网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蟹类育苗过程中,应用本发明,即可方便快捷地对育苗池中的蟹苗的健康状况、肢体健康状况、规格大小状况随时进行检视,并可以高效地进行计数,大大方便了育苗过程对蟹苗的状况随时进行监控,及早发现状况,保证育苗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框体三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框体卡槽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蟹苗检视用抄网,包括外框1、检视网2和手柄3,所述外框1上装有手柄3,所述外框1内装有检视网2,所述检视网2由两层网体构成,所述检视网2的两层网体的网眼大小不同,所述检视网2网眼较小的网体有吸水性和弹性,所述检视网2网眼较大的网体没有弹性,所述检视网2的两层网体之间有间隔。
所述外框1分为3层,所述外框1中间层上装有手柄3,所述外框1中间层两面上分别装有所述检视网2的两层网体,所述外框1另两层以螺栓紧固在外框1中间层两面、且压紧检视网2的两层网体。
所述外框1为矩形,所述外框1矩形内侧面上有两条凹槽,所述外框1其中一条边是可拆卸的,所述检视网2的两层网体可以沿外框1矩形内侧面的凹槽卡入检视网2,所述检视网2的两层网体边缘处以封边框封边,且封边框的厚度与外框1矩形内侧面的凹槽成过渡配合,所述外框1可拆卸的边框以螺栓紧固件与相邻两边接。
所述检视网2的两层网体之间间隔2-15毫米。
所述检视网2的两层网体,大网眼的网体的目数为每英寸20目以下,小网眼网体的目数为每英寸26目以上。
所述手柄3末端为一个盲孔,所述盲孔带有内螺纹和外螺纹,用以连接加长手柄。
所述外框1和手柄3以塑料和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检视网2的小网眼网体由尼龙材料制成。
所述检视网2的大网眼网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外框1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72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