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从产出水中产生蒸汽的单元操作的监测和控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6573.0 | 申请日: | 201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4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D·M·波利佐蒂;K·P·麦克沃伊;A·Y-C·库;C·维斯;A·R·赫瓦贾;M·A·彼得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林毅斌;林森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产出 水中 产生 蒸汽 单元 操作 监测 控制 | ||
1.一种处理产出水的方法,其包括如下的步骤:
a)将产出水的第一部分流过油-水分离单元、第一水处理单元、第二水处理单元和蒸汽发生单元;和,
b)将产出水的第二部分流过油-水分离单元、第一水处理单元和蒸汽发生单元,但不流过第二水处理单元。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相对于第一部分的流率,第二部分的流率使得进入蒸汽发生单元的产出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在蒸汽发生单元规定的污染物最大浓度的75%到100%之间。
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相对于第一部分的流率改变第二部分的流率,从而在产出水流入蒸汽发生单元时提供产出水中基本稳定的污染物浓度。
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a)在第一时间测定到达蒸汽发生单元的产出水中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和,b)在第二时间相对于第一部分的流率更改第二部分的流率,从而产生朝向浓度的规定值或范围的浓度改变。
5.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测定集料混合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a)测定管路或池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混合物中的污染物浓度,其中管路或池中包含流到蒸汽发生单元的产出水;和,b)测定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流到蒸汽发生单元的产出水的任何其它流中污染物浓度的流率加权平均值。
6.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浓度的规定值或范围在蒸汽发生单元规定的污染物最大浓度的75%到100%范围内。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浓度的规定值或范围在蒸汽发生单元规定的污染物最大浓度的90%到100%范围内。
8.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污染物是可溶性二氧化硅。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二氧化硅的浓度在取自取样口的样品中测量,并且采用钼酸盐反应法检测。
10.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流率的期望变化的估算中,考虑来自测量第一处理单元上游的产出水中石油或有机碳的浓度或另一个相关参数的传感器的信息。
11.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处理单元其中之一操作的期望变化的估算中,考虑来自测量第一处理单元上游的产出水中石油或有机碳的浓度或其他相关参数的传感器的信息。
12.一种处理产出水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一种工艺序列,其包括串联连接的油-水分离单元、第一水处理单元、第二水处理单元和蒸汽发生单元;
b)在工艺序列中提供围绕第二水处理单元的旁路管;
c)将产出水流过该工艺序列;和,
d)通过旁路管输送一部分产出水,
其中,通过旁路管输送的该部分产出水使得进入蒸汽发生单元的产出水在蒸汽发生单元规定的污染物最大浓度的75%到100%之间。
13.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在流进油水分离单元的产出水中污染物浓度变化的一段时间内,通过旁路管输送的产出水部分是变化的,从而使进入蒸汽发生单元的产出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基本稳定。
14.一种处理产出水的设备,其包括,
a)工艺序列,其包括串联连接的油-水分离单元、第一水处理单元、第二水处理单元和蒸汽发生单元;
b)旁路管,其将工艺系列在第一水处理单元出口侧的部分连接到工艺系列在第二水处理单元下游的部分;
c)阀门,其可操作以相对于通过第二水处理单元的流量调整旁路管中的流量;和,
d)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其适于测定在工艺系列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上产出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e)阀门控制器,其连接在阀门上,其中该阀门控制器设定为操作阀门以使进入蒸汽发生单元的产出水中的污染物的浓度保持基本稳定。
15.权利要求14的设备,其中污染物是二氧化硅。
16.权利要求15的设备,其中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包括自动取样口、钼酸盐反应容器和在线色度计或光度计。
17.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石油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一处理单元上游的产出水中的石油、有机碳的浓度或其它相关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657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