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吸铸铸件出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2425.1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7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军;周亚娜;张文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6 | 分类号: | B22D18/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铸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铸造技术领域,涉及铜合金及其它低熔点合金真空吸铸铸造中的一种铸件出型方法。
背景技术
真空吸铸是一种通过真空系统在铸型型腔内建立真空,通过压力差把金属液由下而上地压入型腔,在循环水的冷却下进行凝固成型的铸造方法。真空吸铸工艺是解决棒料气孔、缩孔、缩松及夹渣缺陷的有效办法。
真空吸铸设备为真空吸铸机,由主机、抽真空装置、冷却水系统、结晶器、控制柜等几部分组成。我们所使用的真空吸铸机为可移动式的。
真空吸铸机的关键部分为结晶器,结晶器又可称为吸铸模具,铸件是在结晶器型腔内成型。结晶器由工作套、外套、水管及抽真空喉管等组成。结晶器总图见图1。
结晶器(即水冷金属型)的内壁周围用水冷却,结晶器下口浸入金属液中,其上口接真空系统,金属液在大气作用下升入结晶器内腔达到一定高度,结晶器内金属液由外向中心凝固,待凝固后将结晶器升起,移出液面,取出铸件。
通常情况下,铸件出型,主要依靠人工敲击结晶器法兰,通过敲击产生的震动,在铸件自身重力的辅助作用下,铸件从铸型中脱出,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铸件出型过程困难,生产效率低。人工反复的敲击结晶器法兰,损伤结晶器水冷循环系统的密封性,致使结晶器故障率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工作量,提高铸造过程生产效率,减少对结晶器(即水冷金属型)消耗的一种真空吸铸铸件出型方法。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是,首先在真空吸铸机结晶器的真空管路上安装一个三通接头,三通接头的一端与结晶器型腔相接,另外两端一个与真空容器相接,另一个通过压缩空气控制开关与压缩空气气源相接;然后,开始吸铸,吸铸完成后,关闭真空容器,打开压缩空气控制开关,向结晶器型腔中的铸件进行冷却及加压,压力为0.3-0.5MPa,直至铸件彻底脱离结晶器。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真空系统的改进,增加0.3-0.5MPa的压缩空气辅助冷却及出型,铸件出型时间由原来的68分钟,减少到改进后的12分钟。该工位的操作人员由原来的2人减少到1人。结晶器的返修工作量及报废率均减少50%。
附图说明
图1是真空吸铸机的结晶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铸件出型过程第一阶段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铸件出型过程第二阶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在原有真空吸铸机的结晶器2上的真空管路上安装一个三通接头1,三通接头1的一端与结晶器型腔3相接,另外两端一个通过真空开关7与真空容器5相接,另一个通过压缩空气控制开关6与压缩空气气源4相接;压缩空气气源4的工作压力为0.3-0.5MPa。如图2所示。
发明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示意如图3,图4所示。铸造过程中,铸件吸铸完成后,关闭真空开关,铸件8首先在循环水9的冷却下,逐渐进行凝固,然后进行缓慢的收缩,收缩后铸件与水冷结晶器逐步产生微小的分离,此时循环水对铸件的冷却效果由于结晶器同铸件之间产生微小的分离而急剧降低。为了使铸件的出型过程省时省力,打开0.3-0.5MPa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10沿着结晶器同铸件之间产生微小的间隙进入,在压缩空气10的快速冷却下,加快铸件进一步产生固态收缩,铸件在承受自身重力的同时,受到了压缩空气对铸件向下施加的压力,该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调整压缩空气的开关进行控制,保证顺利出型,同时防止铸件飞边、铸瘤飞溅伤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24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