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9186.4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1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余少言;仇明贵;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F28D1/04 |
代理公司: |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7 | 代理人: | 詹仲国 |
地址: | 52833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热水器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加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燃气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在于:通过燃烧器燃烧产生热空气,再由热交换器将热能从空气中传动到水中,最后产生热水。因此,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效率是其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
为提高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效率,现有最常用的技术手段就是在燃烧器上方设置吸热片和水管;特别地,为防止热量从吸热片和水管间流失,燃气热水器的制造业者们往往将水管设置为至少两层,并在层与层之间设置紊流片,进一步减少热气的流失速度。如一篇公开号为CN101949661A的中国专利披露一种燃气热水器用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外壳,吸热片01和换热水管02,所述吸热片01上开设有呈上、下分布的至少两排水管孔,所述吸热片01上还设有若干紊流凸部03,所述紊流凸部03位于吸热片01下排水管孔的上面,如图1所示。该专利提供的一种燃气热水器用热交换器,通过增设紊流部虽能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但仍存在下面一些缺陷:1)水管进行多排设计,管径相对较大,一般在15mm以上,为此,价高的铜材耗费量大,造价不菲,阻碍了其推广应用;2)水管多排设计不可避免地导致不同排上的不同水管存在温度差异,换热不均匀,制约了换热能力的提高。如图2所示,其提供了一种不同换热水管上的换热能力模拟图。
针对不同水管受热不均制约换热能力的问题,业界内也有人提出在吸热片上设置烟气通道,加大烟气流通速度,缩短吸热片上下端的温差。如一篇文献号为CN201126330Y的中国专利披露一种热交换器用吸热片包括:吸热片01,设置在吸热片01上呈上、下分布的至少两排水管孔04,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片01上开设有管状凸孔05,所述管状凸孔05的内部上下贯通形成烟气通道。该专利通过在吸热片上设置烟气通道虽能缓解吸热不均的问题,但其仍是基于多排水管设计的,也存在铜材用量多,造价高的问题;同时,在吸热片上开设烟气通道无疑增加了换热器的制作工序,结构相对复杂。
有鉴于此,极为有必要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吸热均匀,换热效率高的适用于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简化现有热交换器结构的同时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包括:外壳(1),设置在外壳顶部的集热片(2)、对流换热水管(3),以及盘绕在外壳四周的辐射换热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换热水管(3)为单排式设置,该对流换热水管(3)的直径在9mm-13mm之间。
作为改进地,所述对流换热水管(3)的数量为四根或五根,平均排布在外壳顶部。
作为改进地,所述辐射换热水管的管径在9mm-13mm之间。该管径范围的设置,在提高水管与水流间的换热系数同时;不会导致整机水流量偏小,停水温升和水温超调上升;有效避免干烧,用水舒适性好。
作为改进地,所述集热片的高度为15mm-30mm之间;所述集热片间的间距为1.5mm-2.0mm。与传统的热交换器相比,集热片高度和密度都稍微增加,保证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
作为改进地,所述对流换热水管(3)和/或辐射换热水管(4)内设有水流紊流片。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紊流片的形状为麻花状,提高紊流效果。
作为改进地,所述对流换热水管(3)的的两端一体延伸出盘绕在外壳1四周侧壁上的辐射换热水管(4),所述对流换热水管(3)和所述辐射换热水管(4)的管径相同。
另一种改进地,所述对流换热水管(3)的孔径小于所述辐射换热水管(4)的孔径。以加快水流在对流换热水管(3)中的流动速度,进一步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一反常规热交换器设计思路,将对流换热水管的双排乃至多排结构转变为单排设置,并通过适当缩小对流换热水管管径,增多集热片,其有益效果是:有效缩小烟气边界层厚度,使得热交换器的换热能力提高25%左右,进而为获取相同的换热量,单排管的对流有效换热面积可减小25%,节约铜材用量,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现有热交换器水管吸热能力模拟图;
图3所示为现有热交换器吸热片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热交换器前视图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热交换器局部剖视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热交换器后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91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动站数据录取装置及差分定位系统
- 下一篇:椭圆式扫描激光雷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