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材料制造模型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5861.6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8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吴顺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顺立 |
主分类号: | B29C41/06 | 分类号: | B29C41/06;B29C33/72;B29K7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王楚鸿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材料 制造 模型 制作方法 | ||
1.一种聚氨酯材料制造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首先把模具打开,清理模具内腔,把配件和螺丝固定锁好在模具上;
②把模具锁紧固定在一起并放在滚塑机的圆盘或框架上,圆盘或框架采用自转和公转共同转动的转动方式,模具固定于圆盘或框架的经度与纬度的中心线上,根据模具的不同参数要求来调整圆盘或框架的自转和公转旋转的参数;
③把至少两种聚氨酯原料混合后灌注入模具内,由电脑控制滚塑机的圆盘或框架的旋转,圆盘或框架旋转5-13分钟,实现模具在经度方向与纬度方向同时旋转,在模具内腔凝固成型后得到模型制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材料制造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两种聚氨酯原料组分A组份和B组份按照100:70-85比例由灌注机在1-10秒内均匀混合,然后从模具的入料孔把混合原料注入到模具内旋转2-3分钟并发生反应, 混合原料粘附在模具内腔3-5分钟凝固成型,凝固层厚度为4-6mm,待15-30分钟产品定型后即可拆模,所得的模型制品为单层式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材料制造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两种聚氨酯原料组分A组份与B组份按照100:60比例由灌注机在1-11秒内均匀混合,然后从模具的入料孔注入到模具内旋转1-2分钟并发生反应,混合原料粘附在模具内腔2-3分钟凝固成外层,外层的厚度为2-3mm,然后停机;再将另外两种聚氨酯原料C组份与D组份按照100:100比例由灌注机在1-11秒均匀混合,然后从模具的入料孔注入到模具内并旋转5-8分钟,形成一层内层,内层的厚度为5-7mm, 待15-31分钟产品定型后即可拆模,所得的模型制品为双层式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材料制造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盘的转速为10周/min,框架的转速为3-6周/min。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材料制造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组份、B组份分别为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C组份和D组份也分别为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材料制造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理模具内腔方法为:用布擦方式清理模具内腔,或者喷涂脱模剂清理模具内腔,或者涂刷脱模剂清理模具内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材料制造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型是一体成型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材料制造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多元醇是由起始剂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在催化剂存在下经加聚反应制得;所述的异氰酸酯选自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与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异氰酸酯的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材料制造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为仿木纹的硬质发泡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顺立,未经吴顺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586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