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及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4917.6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0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吉泽敏治;杉田寿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日发机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 安装 限位 方法 带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及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
背景技术
稳定杆是汽车悬架系统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稳定杆的作用是在急转弯时阻止车身发生侧倾。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的急启急停、转向等操作容易引起稳定杆的横向移动,从而导致稳定杆和车架其他零件干涉或者功能降低等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通常在稳定杆上和车架装配的位置设置了限位圈。现有技术的限位圈是将限位圈坯料经安装至稳定杆上而形成,如图1、2所示,限位圈坯料包括一个“U”形金属片91,该“U”形金属片91的一端设有一个圆形凹槽92,其另一端设有一个与所述圆形凹槽92适配的圆形凸块93,圆形凹槽92的两顶部两边均形成向内侧突出的圆形部94、95,从而使得圆形凹槽92的顶部附近形成的槽宽变窄。圆形凸块93的颈部两边各呈与所述圆形相似的弧形凹槽96、97。当所述的圆形凸块93嵌套在所述的圆形凹槽92内、圆形部94、95嵌套在弧形凹槽96、97内时,形成一个限位圈,所述的限位圈的直径与稳定杆的直径相当。具体使用时安装过程如下:先将铝合金板材根据稳定杆直径以及限位圈要求宽度和厚度预先制成“U”形限位圈坯料,然后使用专用设备将“U”形金属片依次压弯、装配至稳定杆的要求位置,再包络在稳定杆外表面,紧固,最后使该“U”形金属片的一端的一个凹槽92与另一端凸块93、圆形部94、95与弧形凹槽96、97相互搭接,形成限位圈。
在上述限位圈坯料及其安装过程中,由于限位圈坯料是“U”形金属片,因而安装时,需要专用设备将“U”形金属片的两端部依次压弯,包络在稳定杆外表面,然后再将凸块和凹块搭接起来而形成限位圈,整个加工过程复杂、而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过程简单、成本较低的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方法形成的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是将限位圈坯料安装到稳定杆上形成限位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圈坯料包括限位圈坯料本体,该限位圈坯料本体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锁止部,且该限位圈坯料本体两端部分别向相对方向弯曲形成两个弯曲部分,
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A)将限位圈坯料的一个弯曲部分放入下模具的下模具模腔内,将稳定杆放入限位圈坯料本体的所述一个弯曲部分内部;
(B)将限位圈坯料的另一个弯曲部分放入上模具的上模具模腔内,然后以上模具和下模具压缩限位圈坯料,将该两个锁止部锁止,在稳定杆上形成限位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在限位圈坯料的两端部各形成有弯曲部分,因此在加工的过程中,仅需要以模具压缩该两个弯曲部分就可以使得位于弯曲部分端部的两个锁止部锁止,加工简单,成本较低。
在本发明中,该置于下模具模腔内的弯曲部分的模腔内部侧曲率半径为该稳定杆直径的一半,且该弯曲部分的长度大于等于该稳定杆周长的一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稳定杆更稳定、可靠地收容于弯曲部之内。此外,由于本发明中是将稳定杆收容于弯曲部之内,通过压缩两个弯曲部来形成限位圈的,如果其中一个弯曲部的长度大于等于稳定杆周长的一半,且曲率半径为稳定杆直径的一半,则该弯曲部分在限位圈的成型过程中,无需发生变形,可直接作为限位圈的一部分,也更方便了限位圈坯料的成形。
在本发明中,该两个弯曲部分的端部间距离大于等于该稳定杆的直径,工序(A)中,稳定杆经过该两个弯曲部分端部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限位圈坯料本体内部。
这样一来,方便稳定杆自凹部和凸部之间的间隙中进入限位圈坯料内部而不会损伤到稳定杆的表面。
在本发明中,工序(B)中,在稳定杆上形成限位圈后,该上模具和下模具未完全合模,留有溢料间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限位圈坯料的尺寸发生了偏差,例如过大的情况,可以在进一步压缩限位圈坯料的过程中,使得限位圈坯料的一部分经过上述的溢料间隙发生溢料,在限位圈上产生溢料部,从而对限位圈长度的余量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中,在该限位圈坯料本体一端上设有凸部,在该凸部的两侧颈部位置设有颈部凹槽,该设于限位圈坯料本体一端上的锁止部包括该凸部和该颈部凹槽;在限位圈坯料本体另一端上设有两个突起,在该两个突起之间形成有凹部,该设于限位圈坯料本体另一端上的锁止部包括该突起和该凹部,步骤(B)中,该两个锁止部通过该凸部嵌套于该凹部、该突起嵌套于该颈部凹槽而锁止,并且,该凸部依次经由该凹部的开口、该凹部的中部、该凹部的底部这样的路径嵌套于该凹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日发机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日发机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49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