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稿读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4717.0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2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内田直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1/028 | 分类号: | H04N1/028;H04N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杨林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稿 读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复印机、传真、打印机以及复合地具备这些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稿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原稿读取装置光学式地扫描原稿从而对原稿进行读取。具体而言,在稿台玻璃上载置原稿并对其照射光,对该反射光和透射光进行光学式处理并以CCD等的光电转换元件将该反射光和透射光转换成数字信号而形成图像数据。此处,若灰尘等的异物附着在原稿读取装置内的反射镜和透镜等光学部件上,则该异物也作为图像而被读取,结果导致画质的下降。
以往,对于对装置框体安装稿台玻璃而言,例如,为了决定高度位置而通过在框体的四角等设置凸部来对稿台玻璃进行支承,但是在稿台玻璃和框体之间产生间隙,存在异物从此处向框体内侵入的情况。另外,也可以考虑在形成于框体的开口部直接安装稿台玻璃,但是若框体材料的厚度变薄则框体的强度降低从而框体挠曲,从而在稿台玻璃和框体之间产生间隙,与上述相同地,异物从间隙侵入。
因此,例如在日本特开平7-287438号中,提出有通过在稿台玻璃与框体之间夹设密封部件从而防止异物的侵入的结构。
然而在上述提案的结构中,必须将密封部件夹设在稿台玻璃的整个外周范围内,所以组装作业变得繁杂,作业效率下降。而且,部件个数也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此类以往的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在形成在框体上表面的开口部安装有稿台玻璃的原稿读取装置中,不使挠曲等的变形产生于框体,并且不使部件个数增加地防止异物向框体内侵入。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原稿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的框体;安装于上述框体内的光学部件;以对上述框体的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封闭的方式进行安装的、供原稿载置的稿台玻璃;以及形成在上述框体的开口部的周缘的、高于上述框体上表面的其他部分的支承部,上述稿台玻璃被上述支承部支承,并与上述支承部气密地接触。
此处,也可以还设有用于对利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输送来的原稿进行读取的窄条玻璃,利用上述稿台玻璃和上述窄条玻璃对上述框体的开口部进行封闭。
另外,从更加可靠地防止异物侵入框体内的观点来看,优选使上述支承部的外周端与稿台玻璃的外周端相比位于内侧。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支承部通过切开立起而形成用于对稿台玻璃进行定位的立起部,用弹性部件从上述框体的内侧封堵通过进行上述切开立起而形成的开口。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原稿读取装置中,利用连续地形成于框体上表面的开口部的周缘的、高于框体上表面的其他部分的支承部对稿台玻璃进行支承,所以不存在因框体与稿台玻璃的重叠等而发生挠曲变形的危险,并且由于稿台玻璃和支承部气密地接触,所以能够不使用密封部件等地防止异物侵入框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原稿读取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原稿读取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3是图1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稿台玻璃相对于支承部的安装状态的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原稿读取装置的窄条玻璃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垂直剖视图。
图7是图5的原稿读取装置的窄条玻璃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垂直剖视图。
图8是形成有立起部的支承部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框体;R1、R2…原稿读取装置;10…原稿;11…稿台玻璃;11a…稿台玻璃的外周端;12a、12b…移动单元(光学部件);13…摄像元件(光学部件);20…开口部;21…基准面;22…支承部;22a…支承部的外周端;23…立起部;24…开口;25…弹性部件;31…引导部件;32…窄条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原稿读取装置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方式任何限定。
在图1中对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原稿读取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进行表示,在图2中对表示简要结构的垂直剖视图进行表示。对于图1所示的原稿读取装置R1而言,在形成于框体2的上表面的四边形形状的开口部20载置有稿台玻璃11。在框体2的内部,设有后述的移动单元(光学部件)12a、12b和CCD等将光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光学部件)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47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过滤元件固定部的电动机
- 下一篇:屏蔽部件、线束和制造线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