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跨平台应用的智能家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3658.5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6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郭炳庆;王鹤;李杰;潘明明;郭明珠;卜凡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季向冈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平台 应用 智能家居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住宅的智能家居领域,涉及一种支持跨平台应用程序的智能家居。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智能家居设备和智能家居系统种类繁多,智能家居厂家在按照用户提出的需求定制设计安装后,用户通常只能使用其定制好的功能。当用户需求增加或需求发生改变时,尽管智能家居设备提供一些参数设置供用户修改,但这种设置修改可能不能完全符合用户需求尤其是功能上的需求;而用户又无法自行安装和扩充其功能,也无法删除其不再使用的功能;由此智能家居系统变得不再符合用户需求和用户习惯了,久而久之,智能家居系统将成为一种高科技的摆设。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用户自行灵活的安装应用程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用户自行安装应用程序问题,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使用需求和使用习惯自由地将应用程序下载安装到智能家居设备上。
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持跨平台应用程序的智能家居系统,包括硬件层、操作系统层、应用层;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智能家居系统的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之间增加一层面向跨平台应用程序的运行平台;
在所述硬件层为底层硬件系统,在底层硬件系统上运行操作系统形成操作系统层,所述操作系统负责管理智能家居系统中各个任务的运行、各个任务的资源分配、各个任务间的通信,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所述应用层包括跨平台应用程序和系统应用程序,其中所述跨平台应用程序使用标准通用的运算控制语言,该语言与具体的底层硬件系统无关;
所述面向跨平台应用程序的运行平台包括CPU指令翻译转换模块、应用程序管理模块、软件接口和硬件接口,跨平台应用程序通过所述软件接口与系统应用程序通信,跨平台应用程序还可以通过硬件接口实现与底层硬件系统的通信,从而实现对智能家居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实现对智能家居系统服务的调用;
所述CPU指令翻译转换模块为跨平台应用程序提供翻译服务,将标准通用语言翻译成能为底层硬件所识别的二进制机器码;
所述应用程序管理模块向用户提供安装、卸载、升级和管理应用程序的服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智能家居设备和系统的功能不再是局限于生产厂商定制好甚至于脱离用户实际需要的功能;用户可以突破这种限制,根据自身需要随意的将应用程序下载安装到智能家居设备上,使智能家居更满足和贴近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使智能家居更具人性化和个性化,同时也使智能家居功能得到改进和完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支持跨平台应用程序的智能家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智能家居设备的应用程序和底层操作系统之间增加一层面向跨平台应用程序的运行平台。跨平台应用程序使用标准通用的运算控制指令,而底层硬件使用CPU专用的运算控制指令,并且各种CPU的指令系统各不相同,运行平台负责将应用层指令转换翻译成CPU对应的专用指令。运行平台还向应用程序提供基于操作系统的应用接口,使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能够相互通信。当应用程序向运行平台发出运算控制指令后,运行平台在收到应用程序的指令后,它会将其转换翻译成底层硬件对应的CPU二进制机器码指令,然后将转换后的CPU指令传送给CPU执行。不同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会有不同的运行平台与之相对应,也就是说运行平台本身是不具有跨平台的特性,它是与具体的硬件系统及具体的软件系统密切相关的,但是底层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经过运行平台的转换翻译之后,底层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差异性被运行平台屏蔽了,使整个系统能够支持跨平台的应用程序。
随着ARM尤其是Cortex系列的推广应用,嵌入式CPU的速度、Falsh容量和内存容量越来越大,自带的功能越来越多,价格却越来越便宜。以现在ARM、Cortex等CPU的速度、Flash容量和内存容量,在应用程序和底层操作系统之间增加一层运行平台不会大幅增加设备成本,也不会明显影响应用程序的运行速度,但是却能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便利性,增强应用程序的通用性和复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36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