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水外排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3620.8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3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曹宗仑;平春霞;邢琳;张英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符彦慈;杨静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油田 出水 外排 处理 系统 | ||
1.一种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水外排处理系统,包括:硫酸盐还原菌预处理单元、水解酸化单元和接触氧化单元,并依次连接;
所述硫酸盐还原菌预处理单元包括:硫酸盐还原菌型预处理池、设有低强度超声波发生器的处理池及用于转移和回流悬浮填料的气提泵与回流管路,硫酸盐还原菌型预处理池及设有低强度超声波发生器的处理池由气提泵与回流管路相连接;
所述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包括:水解酸化反应器、设有低强度超声波发生器的处理池及用于转移和回流悬浮填料的气提泵与回流管路,该处理池与水解酸化反应器由气提泵及回流管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水外排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盐还原菌预处理单元采用悬浮活性污泥法,内装多孔球形悬浮填料,其径向尺寸不大于50mm,填料投加量为池体体积的20%至40%,填料表面附着以硫酸盐还原菌为主体的微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水外排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盐还原菌为从受采油聚合物污染的土壤、污水、罐底污泥或其它与采油聚合物长期接触的介质中取样并进行富集、培养、驯化后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水外排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硫酸盐还原菌预处理单元中,悬浮填料由气提泵转移至超声波发生器后,采用频率为20~40kHz、功率输入为20~40W/L的超声波处理5~20min后回流至硫酸盐还原菌预处理池进水端,与池内填料混合,并优先接触系统进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水外排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反应器内装有多孔球形悬浮填料,其径向尺寸不大于50mm,填料投加量为池体体积的20%至40%,活性污泥附着于悬浮填料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水外排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水解酸化处理单元中,悬浮填料由气提泵转移至超声波发生器后,采用频率为20~40kHz、功率输入为10~40W/L的超声波处理5~20min后回流至水解酸化反应器进水端,与池内填料混合,并优先接触水解酸化反应器进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水外排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氧化单元内设置半软性填料,好氧活性污泥附着于半软性填料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水外排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有低强度超声波发生器的处理池内还设有搅拌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水外排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搅拌器的转速控制在100转/分钟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36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