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电能取空气热能供热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3026.9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8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青春;马宏;王洋;李彦峰;张凤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智能热电设计院;王青春;马宏;王洋;李彦峰;张凤铭 |
主分类号: | F24D15/04 | 分类号: | F24D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能 空气 热能 供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热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非电能取空气热能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住宅建设走向商业化,各种收费制度也正在进行改革。随之而来的是供热、供冷用能源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建筑供暖为例,传统的燃煤锅炉热源已受到了环保的制约
当前,人们通常将化石燃料通过燃烧器取其热能供热,采用该方法供热,不可避免造成大气污染,而且其燃料不可再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非电能取空气热能供热系统,它用非电能方式取空气中的热能,用空气中的热能供热,解决了采用化石燃料通过燃烧器取其热能供热存在的污染环境和燃料不可再生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换热器1、第一压缩机2、第二换热器3、膨胀阀4、换热站5、第二压缩机6;第一换热器1与第一压缩机2连接,第一压缩机2与第二换热器3连接,第二换热器3分别与膨胀阀4和第二压缩机6连接,膨胀阀4与第一换热器1连接,第二压缩机6与换热站5连接,换热站5与第二换热器3连接。
本发明经第一换热器1将空气中的热能交换到循环工质(7)中,经空气能第一压缩机2压缩后,工质(7)中的热能被第二换热器3交换给循环工质(8),再由空气能第二压缩机6将含热的工质(8)中的热能经循环水传输给换热站5,经换热站5分配该热能参与供热。
本发明经空气能第一压缩机2压缩后的工质,通过膨胀阀比容再次增加,工质进入第一换热器1后吸收空气中的热能,如此不断循环下去。即产生一个从空气中取热能的供热系统。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用非电能方式取空气中的热能,用空气中的热能供热,不会产生燃料,对环境无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换热器1、第一压缩机2、第二换热器3、膨胀阀4、换热站5、第二压缩机6;第一换热器1与第一压缩机2连接,第一压缩机2与第二换热器3连接,第二换热器3分别与膨胀阀4和第二压缩机6连接,膨胀阀4与第一换热器1连接,第二压缩机6与换热站5连接,换热站5与第二换热器3连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经第一换热器1将空气中的热能交换到循环工质中,经空气能第一压缩机2压缩后,工质中的热能被第二换热器3交换给循环介质,再由空气能第二压缩机6将含热的循环水传输给换热站5,经换热站5分配该热能参与供热。
本具体实施方式经空气能第一压缩机2压缩后的工质,通过膨胀阀比容再次增加,工质进入第一换热器1后吸收空气中的热能,如此不断循环下去。即产生一个从空气中取热能的供热系统。
本具体实施方式用非电能方式取空气中的热能,用空气中的热能供热,不会产生燃料,对环境无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发明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智能热电设计院;王青春;马宏;王洋;李彦峰;张凤铭,未经哈尔滨智能热电设计院;王青春;马宏;王洋;李彦峰;张凤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30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过敏原提取物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LED吸顶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