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动颈椎牵引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2341.X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5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德俊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张一鸣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颈椎 牵引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颈椎牵引器,特别是一种治疗效果更好的气动颈椎牵引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颈椎结构复杂,是脑血管循环的必经之路。脊椎中的脊髓是人体最重要的中枢神经。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患颈椎病人数不断增多,颈椎病已成为危害现代健康的可怕杀手。而对颈椎病的治疗,牵引是最常用的疗法之一。牵引疗法一般有2种:一是卧式牵引,用牵引床或牵引枕,让患者躺在床上进行牵引治疗,这种方法尽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人们坐起和起立活动时,头部的重量对颈椎产生压力,容易使颈椎病复发。二是坐式牵引,患者坐着,通过枕颌带连接牵引绳对颈部进行悬吊牵引。一般的颈椎牵引器只是将人的头部向上牵引,将人体颈椎拉直,但是并没有恢复人体本身正常的生理前曲,因此治疗效果不好,常常会使颈椎病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治疗效果更好的气动颈椎牵引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颈椎牵引器,包含肩垫、气动支架、颌带、枕带;所述肩垫可放置在人的双肩上,肩垫的中央后部设有与人体颈后部相适应的凹槽;肩垫上凹槽的边缘部设置有与颈椎生理前屈相适应弧形后颈挡板;所述气动支架有2个,2个气动支架分别设置在肩垫上表面的左部和右部;所述每个气动支架的内部均设有活塞杆,每个气动支架的下部均设有支架气孔;所述活塞杆底端的高度高于支架气孔,活塞杆下部的空间与支架气孔相连通;所述每个气动支架均通过支架气孔与打气装置相连;所述每个活塞杆的顶端均伸出气动支架的顶部;所述颌带和枕带的两端分别与2个活塞杆的顶端相连;所述后颈板上设有气囊。
优选的,所述气囊水平设置。
优选的,所述气囊上设有气囊气孔,气囊通过气囊气孔与打气装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肩垫的前端设有向下的肩垫加长部。
优选的,所述后颈板的上端设有向上的后颈板加长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方案的气动颈椎牵引器的后颈板上设有气囊,通过对气囊充气来配合枕带和颌带对人体颈椎进行牵引,由于气囊充气膨胀而向前顶起,配合枕带和颌带可以使人的颈椎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曲度;气动支架和肩垫一体化的设计使牵引器整体更加稳固;肩垫前端的加长设置可以防止牵引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后滑;后颈板的加长设置可以配合气囊更好的恢复人体颈椎的生理前曲;本发明方案的气动颈椎牵引器结构简单、稳定、美观、便携,并通过对气囊充气实现向前推压颈椎,配合枕带和颌带对颈椎进行垂直牵引,以恢复人体颈椎正常的生理前曲,具有更好的治疗和预防颈椎病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气动颈椎牵引器的立体图;
其中:1、肩垫;2、气动支架;3、颌带;4、枕带;5、支架气孔;6、活塞杆;7、后颈板;8、气囊;9、打气装置;10、肩垫加长部;11、后颈板加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气动颈椎牵引器,包含肩垫1、气动支架2、颌带3、枕带4;所述肩垫1可放置在人的双肩上,肩垫1的中央后部设有与人体颈后部相适应的凹槽;肩垫1上凹槽的边缘部设置有与颈椎生理前屈相适应弧形后颈挡板7;所述气动支架2有2个,2个气动支架2分别竖直地设置在肩垫1上表面的左部和右部;所述每个气动支架2的内部均设有活塞杆6,每个气动支架2的下部均设有气孔5;所述每个气动支架2均通过支架气孔5与打气装置9相连接;所述活塞杆6底端的高度高于支架气孔5,活塞杆6下部的空间与支架气孔5相连通;所述每个活塞杆6的顶端均伸出气动支架2的顶部;所述每个活塞杆6的顶端均设有可绕活塞杆6做360度旋转的连接座;所述颌带3和枕带4的两端分别与2个连接座相连;所述后颈板7上设有水平的气囊8;所述气囊8上设有气囊气孔;所述气囊8通过气囊气孔与打气装置9相连接;所述肩垫1的前端设有向下的肩垫加长部10;所述后颈板7的上端设有向上的后颈挡板加长部11;所述充气装置对两个气动支架2同时进行充气,将每个气动支架2中的活塞杆6顶起,所述活塞杆6带动连在连接座上的颌带3和枕带4向上牵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德俊,未经刘德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23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
- 下一篇:高热力学效率的酒精蒸馏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