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流分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1150.1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4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汪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睿 |
主分类号: | B03B5/66 | 分类号: | B03B5/66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分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特别是日常厨余物分拣处理的液流分选装置。
背景技术
如何高效率而又低成本的实现垃圾有效处理目的,是每个城市都不得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对于原生生活垃圾的处理,大都采用液选分离方式;也即将生活垃圾抓运于搅拌池内并通过注入液体以及搅拌和静置操作,相对质重的固体如砖块等下坠并沉于液体底部处,而质轻的如塑料袋等则上浮,从而实现其分选以及便于后续再生利用的目的。上述结构的缺陷在于:首先,每批原生生活垃圾,都必须待搅拌甚至静置一段时间后方可实现其分离效果,处理效率低下;其次,对于处理量大的垃圾处理厂,必须设立多组搅拌池,不但占地面积过大,对各搅拌池的相应配件投资也极大的加剧了厂家的实际运作成本。更重要的是,上述结构仅能实现对于原生生活垃圾的初步分拣处理目的,如确保垃圾中质量极轻的泡沫与质量较重的砖石瓦块间得以分拣剥离等等,工作范围局限性大;当如米粒等比重较轻的有机厨余物在上述长时间静置沉淀操作时,仍不可避免会逐渐在重力作用下而与碎石沙粒等比重较重的垃圾一起沉淀于池底,从而导致沉淀混合物种类繁多,根本无法实现上述各者后续的各自分别再生利用功能,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迫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液流分选装置,可快速而持续的实现对于米粒等厨余物与砂石的自动分选剥离操作,其工作效率极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流分选装置,包括内腔构成液体环境的分离筒,所述液流分选装置还包括推动分离筒内液体产生上升液流的出液单元,所述分离筒内腔液流推力大于待分选垃圾内有机物质量而小于其内砂石质量,所述分离筒的液流流向与待分选垃圾的下落方向反向设置。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本发明利用有机物如米粒等与砂石本身比重的不同,也即有机物比重始终大于砂石等无机物比重;因此,通过以特定方向特定流速行进的液流,如以一定流速行进的水或乳化液等,从而起到剥离米粒等有机物与砂石的目的。实际使用时,预处理后的垃圾由分离筒上方下落并进入分离筒内腔,在液体浮力下缓速下沉,由于液体流动而产生的上推力大于有机物本身质量,因此其有机物如米粒等在沿分离筒内腔下沉过程中其下落势能逐渐被削减并最终在液流作用下始终在分离筒内腔上部升腾,而垃圾中掺杂的砂石等以及其他比重大于砂石的无机物则抵抗分离筒内液流作用而继续下落,最终沉于分离筒下部;垃圾不断由分离筒上方落下,同时在分离筒内腔液流作用下垃圾被不断被自动分拣剥离,最终快速而持续的实现对于米粒等日常厨余有机物与砂石等的自动分选剥离操作,其工作效率极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液流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构成液体环境的分离筒10,所述液流分选装置还包括推动分离筒10内液体产生上升液流的出液单元,所述分离筒10内腔液流推力大于待分选垃圾内有机物质量而小于其内砂石质量,所述分离筒10的液流流向与待分选垃圾的下落方向反向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液流分选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液体的容纳单元20,分离筒10外形呈直管套状且其轴线呈铅垂方向的悬置于容纳单元20内,所述分离筒10的管套状内腔构成连通容纳单元20内液体的连通腔;所述出液单元为出水口30,所述出水口30沿分离筒10内腔环绕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睿,未经汪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11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