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粉碎带状旋耕播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0879.7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0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文;朱惠斌;何进;王庆杰;李问盈;李慧;张祥彩;郑智旗;荆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粉碎 带状 播种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粉碎带状旋耕播种机。
背景技术
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水保土保肥和节本增效等方面作用,现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南方的水旱连作区的发展却较为缓慢,除去自然因素外,缺乏与之配套的免耕播种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
目前,大部分免耕播种机都是适用于北方的耕作模式,比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20175499.4,名称为“小麦免耕播种机”的实用新型专利,介绍了切茬碎草的相关技术,但不适应在南方粘重的土壤和含水量较高的水稻根茬地作业。在南方稻麦连作区进行小麦播种作业时,为给种子创造适宜的种床,常应用两次作业的方式达到土壤下粗上细的要求,而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621604.x,名称为“稻茬田小麦免耕播种机”发明,利用“Y”型刀片解决了秸秆和杂草的附着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20172416.9,名称为“稻茬田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的开沟灭茬一体化机构”的实用新型专利,重点在解决开沟与灭茬的问题上,但均未提及如何在保证免耕播种机作业时通过性的同时,又能在满足播种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旋耕机下地次数和降低能耗。为此,研发一种适合于南方粘重土壤的免耕播种机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应在南方粘重土壤作业的二次粉碎带状旋耕播种机,其能在满足播种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旋耕机下地次数和降低能耗。
(二)技术方案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粉碎带状旋耕播种机,其包括机架总成、传动总成、带状旋耕总成、播种施肥总成和二次粉碎总成,其中传动总成、带状旋耕总成、播种施肥总成和二次粉碎总成固定于机架总成上。
所述机架总成包括机架1、机架侧板10和三点悬挂装置2,机架侧板10固定于机架1两侧,三点悬挂装置2固定于机架1的横梁上。
所述带状旋耕总成包括旋耕刀、旋耕刀轴3、球形轴承套和旋耕刀轴支撑部件9,所述旋耕刀固定于旋耕刀轴3上,旋耕刀轴3中部与传动总成相连,旋耕刀轴3与所述球形轴承套通过轴承连接,旋耕刀轴支撑部件9通过螺栓与所述球形轴承套固定,旋耕刀轴支撑部件9与机架侧板10连接。
所述播种施肥总成包括肥管11、导肥管20、肥箱21、种管13、导种管23和种箱25,肥箱21安装于所述机架总成前部,肥管11固定在机架1横梁上并通过导肥管20与肥箱21连接,种箱25安装于所述机架总成后部,种管13固定在机架1横梁上并通过导种管23与种箱25连接。
所述二次粉碎总成包括土壤筛、导土板、二次粉碎甩刀29和二次粉碎甩刀轴30,土壤筛和导土板按上下顺序固定于机架1底部,二次粉碎甩刀29安装于二次粉碎甩刀轴30上,二次粉碎甩刀轴30固定于机架侧板10且与传动总成相连。
优选的,所述二次粉碎带状旋耕播种机还包括限深总成,所述限深总成包括限深轮8、与限深轮8轮轴相连的限深轮支撑柄和限深轮卡座7,限深轮卡座7固定于机架1的横梁上,所述限深轮支撑柄穿过限深轮卡座7上与限深轮支撑柄相适配的孔,通过销轴与限深轮卡座7固定,所述限深轮支撑柄上垂直排列有多个与所述销轴相适配的孔。
优选的,所述二次粉碎带状旋耕播种机还包括镇压总成,所述镇压总成包括镇压轮15和与镇压轮15轮轴相连的镇压轮支撑板16,镇压轮支撑板16固定于所述机架总成尾部。
优选的,所述机架总成还包括踏板19。
优选的,所述镇压总成还包括镇压轮调节杆17和镇压轮清洁杆18,镇压轮调节杆17一端与镇压轮支撑板16连接,另一端与机架1连接,镇压轮清洁杆18安装于镇压轮支撑板16上。
优选的,所述播种施肥总成还包括安装于肥箱21上的施肥量调节手轮和安装于种箱25上的播种量调节手轮,用于控制施肥量和播种量;肥箱21内设有排肥轴,种箱25内设有排种轴,所述排肥轴和排种轴通过链轮和链条与镇压轮15连接。
优选的,导土板为V型导土板28,其两块相对的侧板形成类似漏斗式的V型开口,V型导土板28的数量分别与肥管11和种管13的数量相等,且V型导土板28下部的开口位置与肥管11和种管13共面。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08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