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磨床工作台的进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6342.3 | 申请日: | 201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7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蓝梁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徽霞 |
主分类号: | B24B47/20 | 分类号: | B24B4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904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磨床 工作台 进给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磨床工作台的进给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磨床工作台的进给机构由手轮、传动轴和钢丝绳组成,其中手轮安装在传动轴的一端,钢丝绳缠绕在传动轴的另一端,且钢丝绳与磨床的拖板固定连接。由于钢丝绳和拖板之间是滑动摩擦,摩擦力较大,磨损严重,导致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非常短,通常三个月左右就要更换,费工费时,工作效率低。同时该装置中的钢丝绳拉力较小,易打滑,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防止打滑,使用寿命长的磨床工作台的进给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磨床工作台的进给机构,包括固定在磨床上的拖板和沿工作台移动方向布置的同步带,工作台固定在同步带上,同步带的一端绕设在齿轮上,该齿轮固定在转动轴上,转动轴连接转动单元。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转动单元驱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齿轮转动,由于齿轮和同步带啮合,因此在齿轮转动的同时同步带实现平移,若转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时同步带的移动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工作台的往复直线运动,该机构是通过齿轮与同步带的啮合进行传递动力,稳定性较高,传动平稳,而且摩擦非常小,机构的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安装在磨床中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去除拖板后的进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去除拖板和支撑座后的进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安装在磨床中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同步带与工作台的装配图;
图8是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磨床工作台的进给机构,包括固定在磨床上的拖板10和沿工作台20移动方向布置的同步带30,工作台20固定在同步带30上,同步带30的一端绕设在齿轮41上,该齿轮41固定在转动轴42上,转动轴42连接转动单元50。转动单元50驱动转动轴42转动,从而带动齿轮41转动,由于齿轮41和同步带30相互啮合,因此在齿轮41转动的同时同步带30平动,若转动轴42的转动方向相反时同步带30的移动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工作台20的往复直线运动,该机构是通过齿轮41与同步带30的啮合进行传递动力,动力大,有效防止打滑现象,稳定性较高,传动平稳,而且摩擦非常小,机构的使用寿命长。
如图3和4,所述的转动轴42的旁侧设有轴线与之相平行的支撑轴43,支撑轴43上固设有张紧轮44,所述的支撑轴43和张紧轮44构成滚动配合,同步带30的一端依次绕设在张紧轮44和齿轮41上,且同步带30在张紧轮44上的绕设方向与同步带30在齿轮41上的绕设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同步带30在张紧轮44上的绕设方向为逆时针时在齿轮41上的绕设方向为顺时针,起到张紧同步带30的作用,防止同步带30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松弛现象,进一步的避免打滑现象的产生,提高机构的稳定性。
如图5、6、7和8所示,所述的同步带30的两端均设有用于连接工作台20的固定座60,所述的固定座60为矩形板状,其中部开设有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的通孔61,固定座6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通孔61相贯通且轴线相互垂直的固定孔63,所述的固定座60上还开设有齿形槽62,该齿形槽62位于水平面内且其开口端位于固定座60的一侧面上,所述的齿形槽62的齿形及槽宽尺寸均与同步带30吻合,同步带30的两个端头部分别卡设在对应侧的齿形槽62内,通孔61内设有轴承64,固定螺栓65穿过固定孔63后其端头抵靠在轴承64的周壁上,连接螺栓66穿过轴承64后固连工作台20。本发明中共设有三个固定孔63,这三个固定孔63沿着轴承64的外周面间隔布置,该结构实现可靠的固定轴承64,所述的轴承64使连接螺栓66可以在通孔61内发生转动,因此能够吸收同步带30上传递过来的转动力,有效防止同步带30的带面在长期使用后发生扭转现象,确保同步带30始终保持平整状态,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如图3和4,所述的转动单元50为固定在转动轴42一端的转动手轮51,该转动手轮51轮缘处设有手柄511,操作工人握持手柄511旋转转动手轮51便可实现移动工作台20,该结构的转动单元50适应于工作台20移动行程较短时,操作方便,易于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徽霞,未经谭徽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63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