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喷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1995.2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2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花神大樹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喷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示例,广泛已知一种具备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的记录头的喷墨式打印机。在喷墨式打印机中,油墨从墨盒等的液体收纳容器,穿过形成于流道形成部件的内部的流道而被供给至记录头。被供给至记录头的油墨临时被贮留在贮存室中,并将油墨从贮存室供给至压力产生室。而且,通过由压电元件等的压力产生元件使压力产生室内的油墨产生压力变动,从而从与压力产生室连通的喷嘴喷射油墨。
在此,在因气泡预先混入到从液体收纳容器被导入的油墨中、和气泡在流道形成部件和记录头内的流道中成长,从而在流道内存在气泡时,由于气泡会阻碍油墨的流动,因此存在无法恰当地喷射油墨进而造成打印不良的情况。此外,由于在气泡混入到记录头内部的压力产生室内的油墨中时,气泡将会吸收通过压力产生元件而实施的压力变动,因此有时会出现所喷射的油墨量和喷射速度等的喷射特性降低的情况。
因此,在喷墨式打印机中,为了从流道形成部件和记录头内的流道中去除气泡,而实施冲洗和油墨抽吸,其中,所述冲洗为,通过使压力产生元件驱动而将流道内的气泡与油墨一起从喷嘴排出,所述油墨抽吸为,用盖覆盖记录头的喷嘴面,并通过泵而从盖强制性地抽吸油墨和气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记录装置,即,采用通过将气泡滞留部设置在,对循环流道和记录头进行连接的多个喷射沟道的排列方向外侧,从而形成将混入到油墨中的气泡滞留在气泡滞留部内的结构,由此使气泡不会穿过喷射沟道而流入记录头,其中,所述循环流道用于使来自油墨罐的油墨循环。并且,在该记录装置内,滞留在气泡滞留部中的气泡通过作用于气泡自身的浮力,而上升到被设置于气泡滞留部的上方的油墨排出口,并通过油墨排出口而被回收到油墨罐内。
然而,由于在冲洗和油墨抽吸中,油墨也与气泡一起被排出,因此存在为了排出气泡而消耗大量的油墨的课题。
此外,由于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滞留在气泡滞留部中的气泡利用作用于气泡自身的浮力而被排出,并不是积极地排出气泡的技术,因此存在无法充分地将气泡全部排出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30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030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被完成的,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和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喷射液体;流道形成部件,其形成使被导入的液体流通并供给到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流通流道,所述流道形成部件具有:气泡滞留部,其滞留混入到所述流通流道内的所述液体中的气泡;防水部件,其成为形成所述气泡滞留部的壁面的一部分,并具有防水性和通气性,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经由所述防水部件来对所述气泡滞留部的气泡进行抽吸的抽吸部。
根据该结构,混入到在液体喷射头的流通流道内流通的液体中的气泡被滞留在气泡滞留部中,并通过经由具有通气性的防水部件而被抽吸部抽吸,从而从气泡滞留部中被排出。另一方面,由于流通流道内的液体难以穿过具有防水性的防水部件,因此能够防止液体随着气泡的排出而被排出的情况。因此,能够在抑制液体的消耗的同时,使气泡从液体喷射头的内部排出。
〔应用例2〕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流通流道中的一部分中,流道在铅直方向上扩大,流道扩大的部分中的、处于铅直方向的上方的一部分成为了所述气泡滞留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流通流道的流道扩大的部分中的、处于铅直方向的上方的一部分成为了所述气泡滞留部,因此混入到在流通流道内流动的液体中的气泡通过利用浮力上浮从而滞留在气泡滞留部中,且之后经由防水部件而被排出。因此,能够高效地排出混入到流通流道内的液体中的气泡。
〔应用例3〕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流道形成部件的所述流通流道中设置有过滤器,所述气泡滞留部相对于所述过滤器而被设置在铅直方向的上方。
根据该结构,被过滤器阻挡而滞留在过滤器的上游侧的气泡通过利用浮力上浮从而滞留在气泡滞留部中,且之后经由防水部件而被排出。因此,能够高效地排出滞留在过滤器的上游侧的气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19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缘襟翼柔性装配的方法
- 下一篇:压板成型机构的平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