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及使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0102.2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8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何俊樟;蔡明谕;林均祺;林仲谭;杨青桑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1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使用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模块,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应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及使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为现今普及率较高的显示装置之一,其主要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其中背光模块用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显示光源。
背光模块可分为直下式背光模块与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其中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以及配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旁的发光元件。早期的技术中,通常都是以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来做为发光元件。近年来,冷阴极荧光灯管已逐渐被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取代。
在现有技术中,发光二极管通常是设置于电路板上,并通过胶带来将电路板粘贴于导光板的底部。为了避免漏光,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需精准对位。然而,胶带本身的厚度会造成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在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无法精准对位而产生漏光,此将降低背光模块的光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以提升光利用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提升光利用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及光源组件。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光源组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基板与胶材。发光元件配置于入光面旁,基板具有承载发光元件的承载面以及凹陷部,部分承载面连接于导光板并暴露出凹陷部。胶材设置于凹陷部内,并粘贴于导光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板为可挠性电路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板包括软性基材、线路层与保护层。线路层配置于软性基材的表面,保护层覆盖线路层,而上述的承载面为保护层的表面。发光元件电连接至线路层,凹陷部形成于线路层与保护层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板包括软性基材、第一线路层、第一保护层、第二线路层、第二保护层以及至少一接触窗连接材。软性基材具有面向相反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线路层配置于第一表面,第一保护层覆盖第一线路层。上述的承载面为第一保护层的表面,而发光元件电连接至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配置于第二表面,第二保护层覆盖第二线路层,而接触窗连接材电连接第一线路层与第二线路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凹陷部形成于第一线路层与第一保护层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凹陷部包括多个凹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发光元件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二发光元件之间有间隙,而此间隙对应这些凹穴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还具有连接于入光面的底面,而胶材粘接于底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还具有连接于入光面的顶面,而胶材粘接于顶面。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以及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的导光板上方。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组件及胶材,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光源组件包括至少一配置于入光面旁的发光元件以及基板。基板具有承载发光元件的承载面以及凹陷部,部分承载面连接于导光板并暴露出凹陷部,胶材设置于凹陷部内,并粘贴于导光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还具有连接于入光面的底面,而胶材粘接于底面。此外,显示装置可还包括框架,此框架包括围绕导光板的侧壁及从侧壁延伸至导光板上方的支撑部,显示面板配置于支撑部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承载面还粘贴于侧壁的底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还具有连接于入光面的顶面,胶材粘接于顶面,而基板位于发光元件与显示面板之间。此外,显示装置可还包括围绕导光板的框架,而基板还连接于框架的顶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板还连接至显示面板的周边线路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主电路板连接至显示面板的周边线路区,而基板还连接至主电路板。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中,由于将基板粘贴至导光板的胶材是设置于基板的凹陷部内,所以能避免胶材的厚度影响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发光元件的出光面在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对位,以防止产生漏光的情形。如此,能提升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的光利用效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01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基于柔性装配中的工件配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