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淀粉糖生产中的废水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7815.3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3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利;王乃强;袁卫涛;贾慧慧;李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淀粉糖 生产 中的 废水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淀粉糖生产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淀粉糖生产废水回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淀粉糖工业是发酵工业的分支产业,它是以淀粉质为原料,经过不同程度水解的深加工衍生物,主要包括葡萄糖(浆)、麦芽糖浆、果葡糖浆以及各种低聚糖等淀粉糖品种。目前我国淀粉糖年产量为1000万吨左右,加上淀粉多元糖醇,达到1200万吨左右,据估算,截止到2012年底,仅果葡糖浆产量预计将高达500万吨左右,淀粉糖产量将出现较高增幅。
淀粉糖制造业水资源消耗量较大,随着淀粉糖工业的发展、产量的不断提高,淀粉糖废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淀粉糖生产废水的主要来源包括工艺废水(离子交换处理)、各种设备的洗涤水以及液化、糖化等工艺的冷却水。其综合排水水质特点是化学耗氧量(COD)和水质悬浮物(SS)很高,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较为困难。
超滤是一种流体切向流动和压力驱动的过滤过程,能截留0.002-0.1μm之间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超滤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不能透过滤膜的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将被截留下来浓缩于排放液中。中空纤维超滤膜是超滤膜最重要形式之一,膜呈毛细管状,其纤维管壁表面为致密层,致密层上密布微孔,由于它压力低、通道无死点、通量高、能进行反洗,在水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通常作为反渗透制水的预处理设备使用。
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压力表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具有对有机物和离子污染物的高效截留能力,是最重要的废水资源高值利用技术之一,在常温不发生相变化的条件下,可以对溶质和水进行分离,适用于对热敏感物质的分离、浓缩,并且与有相变化的分离方法相比,耗能低、杂质去除范围广、脱盐率高,已广泛应用于海水、苦咸水淡化、食品、医药的浓缩、净化、水软化、水再生和废液回收。
每年淀粉糖生产水资源消耗量较大,终水排放量在4000万吨左右,终水的排放一方面需要进行处理,花费处理费用每年在1.2亿元左右,另一方面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采用多级膜过滤分离技术进行终水回用,可使60-70%的水得到回收再利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淀粉糖生产中的废水回收方法,工艺合理,操作简单,可使60%~70%的生产废水经过处理后回用,节约水资源,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淀粉糖生产中的废水回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淀粉糖生产废水进行自行中和,中和后pH偏差大时,加入酸或碱进行调整,最终出水pH为6-9。
2.向中和后废水中加入聚氯化铝、聚合硫酸铝、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用量分别为25-60mg/L、10-50mg/L、0.1-0.3mg/L,20-40℃保温30min以上。
3.板框过滤进出水压力差为0.01MPa-0.1MPa,当过滤困难时,可加入助滤剂进行过滤,助滤剂为硅藻土、珍珠岩中的一种或两种,添加量为0.1%-0.5%,板框过滤滤渣可作为有机肥料使用
4.板框过滤后废水中进入活性炭过滤器进行脱色,颗粒活性炭用量为1/2-3/4过滤器高度,滤速为10~20柱体积/小时,进入袋式过滤机进行精滤。
5.多芯袋式过滤机(6或8芯)工作压力差为0.01-0.1Mpa,精滤后料液透光率≥95%。
6.中空纤维超滤膜孔径为0.1μm-0.02μm之间,截留分子量范围大致为1000道尔顿-50万道尔顿。
7.反渗透膜工作温度15~35℃,工作压力为0.9Mpa~2.0Mpa,过滤脱盐率≥97%,最终实现出水pH为6.5-7.5,电导率15-30μs/cm。
本发明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及反渗透多级膜过滤技术,对淀粉糖生产废水进行回收处理,超滤在常温和低压下进行分离,该技术可取代传统工艺中的自然沉降、真空转鼓、离心分离、溶媒萃取、树脂提纯等工艺过程,具有能耗低、过滤精度高、产水量大、抗污能力强等优点,可有效滤除水中的细菌、胶体、悬浮物、铁锈、大分子有机物等物质,稳定产水的同时保护反渗透膜元件。反渗透膜过滤在超滤基础上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盐、有机物等各种杂质,具有节能、无环境污染、易于自控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78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