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DSP的光伏并网系统分岔控制器及其工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6405.7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2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马幼捷;蔡莹雪;周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天津天麓律师事务所 12212 | 代理人: | 王里歌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dsp 并网 系统 分岔 控制器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基于DSP的光伏并网系统分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光伏发电系统,接口电路与DSP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光伏发电系统与接口电路呈双向连接,接收接口电路的控制信号并为接口电路提供采样数据;所述接口电路与DSP控制单元呈双向连接,所述DSP控制单元接收接口电路的采样数据并提供驱动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DSP的光伏并网系统分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阵列、DC/DC直流变换单元、DC/AC交流变换单元、输出滤波单元和电网构成;其中,所述DC/DC直流变换单元的输入端接收光伏阵列的输出电流,其输出端与DC/AC交流变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输出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DC/AC交流变换单元的输出端,其输出端与电网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DSP的光伏并网系统分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直流变换单元是Boost电路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DSP的光伏并网系统分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电路是由电压电流采样单元1、电压电流采样单元2、带时滞反馈的分岔控制器、隔离驱动单元1、隔离驱动单元2和电网电压频率相位检测单元构成;其中,所述电压电流采样单元1的输入端与DC/DC直流变换单元的输出端及DC/AC交流变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其输出与DSP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压电流采样单元2的输入端采集输出滤波单元输出端和电网的输入端相连接,其输出端连接DSP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带时滞反馈的分岔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隔离驱动单元1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DC/DC直流变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隔离驱动单元1的输入端接收DSP控制单元发出的整流信号;所述隔离驱动单元2的输入端接收DSP控制单元发出的整流信号,其输出端连接DC/AC交流变换单元的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DSP的光伏并网系统分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SP控制单元,是美国TI公司的TMS320LF2407 DSP芯片,内含10位单极性A/D转换模块,总共16个通道,6路脉宽调制PWM输出,3路捕获单元CAP,可提供看门狗电路、SPI、SCI和CAN多种控制;且包括PWM1驱动单元、PWM2驱动单元、PWM3驱动单元、PWM4驱动单元、PWM5驱动单元、ADC1接口、ADC2接口及CAP1接口;其中,所述PWM5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隔离驱动单元1的输入端,所述ADC1接口的输入端采集电压电流采样单元1发出的电压电流信号;所述ADC2接口的输入端采集电压电流采样单元2发出的电压电流信号;所述PWM1驱动单元、PWM2驱动单元、PWM3驱动单元、PWM4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隔离驱动单元2的输入端;所述CAP1接口的输入端接收电网电压频率相位检测单元发出的检测信号。
6.一种基于DSP的光伏并网系统分岔控制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电压电流采样单元1接收DC/DC直流变换单元的输出直流电压电流信号,对其进行采样处理;
(2)DSP控制单元的ADC1接口接收步骤(1)所采集到的采样数据,对其进行模数转换,并判断DC/DC直流变换单元中是否发生了分岔现象,给DSP控制单元所带的PWM5驱动单元发出触发信号的指令;
(3)由隔离驱动单元1接收步骤(2)中的出发信号指令,传送驱动信号给带时滞反馈的分岔控制器;
(4)再由带时滞反馈的分岔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给DC/DC直流变换单元的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基于DSP的光伏并网系统分岔控制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带时滞反馈的分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它是传统的PI控制与时滞反馈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其方法由以下步骤构成:
①电压型PI控制:对给定的参考电压Vref与输出电压Vo作差,经PI调节器形成一个电压调制信号,即误差反馈控制电压Vcon,再与其他扰动信号形成反馈控制电压Vcon’,利用Vcon’与固定频率的锯齿波信号Vramp的交点形成脉冲信号控制开关管S;
②对于未施加时滞反馈的控制,记Vo(t)、Vd(t)、ΔVcon(t)和Vcon(t)所对应的复频域参量分别为Vo(s)、Vd(s)、ΔVcon(s)和Vcon(s);G1(s)为由电阻R、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输出滤波单元的传递函数,Gc(s)为其相应的PI调节器的传递函数,k1为调节器的比例因子,τ为时间常数,即有:
传递函数G(s)表达式为:G(s)=G1(s)Gc(s)
当PI控制器的时间常数τ过小时,会使系统出现低频振荡,从平均模型的观点,低频振荡就是Hopf分岔;若τ的取值比开关周期T大,系统则会发生倍周期分岔;因此针对系统高频行为的倍周期分岔现象进行控制,假设前提为时间常数τ比开关周期T大得多;调节PI控制器不同参数即可得到对应的输入电压分岔点由于τ远远大于T,则:
上式表明PI控制的分岔点结果主要受PI调节器的比例因子k1的影响,而与时间常数τ的关系不大;
③在步骤②的基础上,添加时滞反馈控制,设反馈增益K和反馈时滞常数τ为待定参数,即有:Δvcan=r1(v0(t)-v0(t-τ))
施加时滞反馈控制后(见图6),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因此,传递函数G(s)的表达式为:G(s)=[Gc(s)-G2(s)]G1(s);
④施加时滞反馈控制后,加入的时滞控制参数r1会对系统的分岔点产生影响,若r1为负,则系统的分岔点变小,其控制会使系统趋近混沌状态;若r1为正,则系统的分岔点会扩大;因此,可利用负r1实现混沌现象的诱导,利用正r1实现分岔行为的控制;因此,通过对滞控制参数r1的设定与调节,来改变分岔点的产生,实现对分岔现象的控制;
⑤在此基础上设计分岔控制器,来控制DC/DC直流变换单元Boost电路中开关的导通与关断,以此来控制光伏系统中分岔现象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640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再循环利用铣刀
- 下一篇:防尘型安全刚体滑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