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褶皱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编织机以及编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4449.6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8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安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22 | 分类号: | D04B1/22;D04B1/10;D04B7/04;D04B7/30;D04B7/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魏亮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褶皱 织物 编织 织机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褶皱的织物,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褶皱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编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织物主要采用STOLL(德国斯托尔电脑横机)机器进行编织,而传统的织物主要为单层织物,主要为大身,为保证产品的外观效果,通常情况下,对传统的单层织物进行拼接处理,形成多个褶皱,以保证织物的美观。
传统的成型褶皱的方式为手工打褶皱,将多个织片拼接缝合,手工打褶皱的方法需分别做不同织片的编织程序,工艺人员按需求做不同的工艺图,编程人员需做多个程序,编织时操作工人需要对每个织片程序进行读卡,逐个织片,工艺流程繁琐,程序复杂,工作效率较低。
在将各织片编织完成后,在后道程序中需要将连接的各织片进行先配片,对应的织片进行匹配再缝合,还要手缝藏毛头,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且因以上多工序的流程易导致产生色差,漏针、脱线等品质问题。影响织物的质量,导致外观效果较差。
因此,一种可在编织时将褶皱一起形成,程序简单,工作效率较高,无需人工的配片及缝合步骤,减少工作量,且避免出现色差,漏针、脱线等品质问题,保证产品质量及外观效果的织物及编织该织物的编织机及编织方法亟待出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的成型褶皱方式为手工打褶皱,工艺流程繁琐,程序复杂,工作效率较低;且在后期缝合时需进行配片,还要手缝藏毛头,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且易导致产生色差,漏针、脱线等品质问题。影响织物的质量,导致外观效果较差等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褶皱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编织机以及编织方法,可在编织时将褶皱一起形成,程序简单,工作效率较高,无需人工的配片及缝合步骤,减少工作量,且避免出现色差,漏针、脱线等品质问题,保证产品质量及外观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褶皱的织物,包括大身与褶皱,所述褶皱位于所述大身的编织方向上,所述褶皱与所述大身一体形成。
优选的,所述褶皱为至少1个。
一种编织机,用于编织带有褶皱的织物,该编织机包括机壳、针床、位于所述针床上方的纱嘴、位于所述针床下方的起针梳与罗拉、以及用于选纱的机头,所述机头能够带动所述纱嘴在所述针床上左右移动,所述针床包括前针床与后针床,所述编织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总控模块:控制所述编织机的运行;
选纱模块:控制所述机头选择不同的纱嘴;
编织模块:控制所述针床进行编织;
牵引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起针梳与所述罗拉运行将编织成型部分下拉;
所述选纱模块、编织模块及牵引模块均与所述总控模块电连接;
所述编织模块包括控制所述大身编织的大身编织模块,控制所述大身编织线圈翻针的翻针模块,控制所述前针床和/或后针床摇床形成褶皱的摇床模块。
优选的,所述编织模块还包括根据具体编织需要通过摇动前后针床在所述大身上进行挑洞编织的挑洞模块。
优选的,所述编织模块还包括通过将编织纱线穿过织针不集圈形成镂空的吊目模块。
优选的,所述编织模块还包括进行拐花编织的拐花模块、采用正反针方式编织的正反针模块与进行平纹编织的平纹模块。
一种编织方法,用于编织带有褶皱的织物,前后针床的织针为针对针设置,具体编织步骤如下:
一、大身的编织:在前针床和/或后针床上进行编织,前后针床上的集圈位置具体由大身的编织版式而定;
二、大身的翻针:将后针床上的所有大身的编织线圈翻针到前针床上,形成只有一个针床上有编织线圈;/将前针床上的所有大身的编织线圈翻针到后针床上,形成只有一个针床上有编织线圈;
三、大身的编织:在大身的编织线圈全部翻针到前针床上后,在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编织1目;/在大身的编织线圈全部翻针到后针床上后,在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编织1目;
四、大身的翻针:根据设定的褶皱的位置及长度,从褶皱的边针位置开始后面的大身编织线圈全部翻针到后针床上;/根据设定的褶皱的位置及长度,从褶皱的边针位置开始后面的大身编织线圈全部翻针到前针床上;
五、首次摇床移位翻针:对后针床进行摇床处理,摇床一次,后针床就向前针床设有编织线圈的方向移动一个针位,并将后针床上最前端的褶皱始端编织线圈翻针到前针床上,与前针床上最后端的一个编织线圈重叠;/对前针床进行摇床处理,摇床一次,前针床就向后针床设有编织线圈的方向移动一个针位,并将前针床上最前端的褶皱始端编织线圈翻针到后针床上,与后针床上最后端的一个编织线圈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44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溶解氧测定仪的智能曝气系统
- 下一篇:嵌花编织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