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路由器WAN端连接或断开因特网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3883.2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8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闵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931 | 分类号: | H04L12/931;H04L29/08;H04L12/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6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路由器 wan 连接 断开 因特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太网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以太网中路由器WAN端与internet(因特网)连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普遍的上网方式是以太网上行。多用户PC共享上网的网络连接方式是由路由器的WAN端与internet连接,用户PC连接路由器的LAN端。当路由器WAN端与internet连接时,设置路由器连接配置并保存连接配置后(或路由器默认配置,无需设置),路由器WAN端就会自动与internet进行连接。路由器WAN端连接成功之后,所有LAN端下的用户PC都可以通过路由器上网。
路由器的WAN端的连接配置保存后,WAN端会自动与internet进行连接,而不能手动断开或连接。如果WAN端连接无意间断开或者连接不上,又不能进行手动连接,必须再保存一次连接配置。如果需断开路由器WAN端与internet的连接,则只能直接关掉电源或拔掉网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手动控制路由器WAN端连接或断开因特网的方法。
根据上述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控制路由器WAN端连接或断开因特网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Step1:先在路由器的配置界面配置连接键和断开键;
Step2:在路由器的配置界面手动激活连接键或断开键;
Step3:路由器的控制管理进程模块向其WAN端的连接进程模块发送连接或断开信号,同时,路由器的控制进程模块还不停地读取WAN端是否为连接或断开的状态;
Step4:如果WAN端的连接进程模块接收到控制管理进程模块发送的连接信号时,WAN端的连接进程模块控制WAN端去连接因特网,同时,根据路由器的控制进程模块读取WAN端是否为连接状态的结果,确认是否连接成功,如果连接成功,则将WAN端设定为连接状态,返回路由器的配置界面;如果连接未成功,则退出,返回路由器的配置界面;
如果WAN端的连接进程模块接收到控制管理进程模块发送的断开信号时,WAN端的连接进程模块控制WAN端去断开因特网,根据路由器的控制进程模块读取WAN端是否为连接状态的结果,确认是否断开成功,如果断开成功,则将WAN端设定为断开状态,返回路由器的配置界面;如果断开未成功,则退出,返回路由器的配置界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当路由器的控制进程模块读取WAN端是否为连接或断开的状态时,如果连接或断开未成功,则再先判断是否超时,如果超时,则再退出返回路由器的配置界面;如果没有超时,则再继续读取。
本发明当路由器WAN端与internet为已连接状态时,可以在路由器的配置界面手动激活断开键,将WAN端与internet的连接断开,而不需要断开电源或拔掉网线,从而使LAN端的局域网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当路由器WAN端与internet为已断开的状态时,可以在路由器的配置界面手动激活连接键,将WAN端与internet的连接开启,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本发明可以在路由器WAN端与internet的断开和连接之间直接进行快速地切换,不用对已保存的配置数据进行再次提交以及保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路由器WAN端连接因特网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路由器WAN端断开因特网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通过手动即可连接或断开路由器WAN端与internet的连接,在手动操作之前,在路由器的配置界面先配置好连接键和断开键,连接键对应控制路由器WAN端与internet的连接功能,断开键对应控制路由器WAN端与internet的断开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38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