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锁定位置的弃井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3572.6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7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徐一龙;黄凯文;梁继文;李磊;熊永卫;张超;鹿传世;吴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9/12 | 分类号: | E21B29/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广生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定 位置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钻井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在油田钻井作业结束后,临时或永久弃井作业用的工具。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探井作业中,当钻井作业结束后,需要进行临时或永久弃井作业。但常规的弃井工具只能在钻台固定位置,这样会造成井下管串的上下活动,特别在管串较长的情况下,加上水力冲击不均匀,平台的漂移与隔水管的晃动,割刀上下活动的幅度会更大,这必然导致切割时间过长,甚至切割失败。
海洋钻井费用异常昂贵,通常情况下,半潜式平台(浅水)综合费用需人民币200万元/天,自升式平台综合费用需人民币150万元/天。提高作业时效是节省钻井成本的关键。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安全可靠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业时效以降低海洋钻井成本的弃井工具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论述内容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可能与下面将被描述和/或主张的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相关的技术的各个方面,相信该论述内容有助于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因此,应了解是以这个角度来阅读这些论述,而不是承认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锁定位置的弃井工具,以解决海上钻井结束后临时或永久弃井时,切割套管时间太长或者切割失败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可锁定位置的弃井工具,包括本体,本体的前端设有引鞋,所述本体的后段设有卡瓦,所述卡瓦可相对本体轴向移动并可相对周向转动,当卡瓦上向移动时,卡瓦的外径张大,所述本体的上段内设有上活塞,上活塞中部设有通孔,所述本体的中段设有接在上活塞下端的撑杆,当所述上活塞向下移动时,所述撑杆驱动所述卡瓦向上移动,所述本体的下段内设有下活塞,下活塞中部设有通孔,所述本体的下段设有接在下活塞下端的弃井割刀,当所述下活塞向下移动时,下活塞顶压所述弃井割刀使其张开。
其中,所述本体上段内设有使所述上活塞向上移动的上复位弹簧。
其中,所述本体下段内设有使所述下活塞向上移动的下复位弹簧。
其中,所述撑杆的中部与所述本体铰接,撑杆的内端抵接在上活塞下端,撑杆的外端抵接在所述卡瓦下端。
其中,所述本体与卡瓦之间设有滚珠。
其中,所述本体的后段外周面为向上逐渐扩大的锥面。
在该弃井工具进入套管以后,可以在一个较小的水力下使上活塞向下移动,使撑杆张开,迫使卡瓦上移,从而卡瓦产生径向张力,咬紧被套管的内壁,再施加一个5KN左右的钻压,可使弃井工具不能上下活动,达到锁定位置的目的。当工具锁定后,加大水力,可以使下面的弃井割刀张开,开始切割套管。这时候的割刀不能上下活动,作业时效能得到提高。
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
1) 该工具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
2) 该发明工具可以使作业时效得到提高,并降低了切割失败的风险。
3) 该发明工具操作简单方便,可在海上油气田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可锁定位置的弃井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有:1——引鞋、2——弃井割刀、3——下复位弹簧、4——下活塞、5——本体、6——撑杆、7——卡瓦、8——上复位弹簧、9——上活塞、10——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可锁定位置的弃井工具,其可锁定位置,以解决海上钻井结束后临时或永久弃井时,切割套管时间太长或者切割失败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35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