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地点不同播期间进行广适性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3097.2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0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谭飞泉;任正隆;张怀琼;张怀渝;晏本菊;蒋华仁;唐宗祥;罗培高;符书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501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点 不同 期间 进行 广适性 高产 小麦 新品种 选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科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播期间的穿梭进行广适性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四川盆地及周边省市传统的小麦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分布于平原及丘陵沟漕地的稻麦两熟制(简称两熟制)和分布丘陵坡地的麦玉苕(豆)三熟制(简称三熟制)。在三熟制中,小麦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进行带状种植,玉米在翌年3月底至4月初直播或移栽入小麦种植带之间,在5月中旬小麦收获后,再在玉米之间种上红苕或大豆,在7月中下旬收获玉米,在10月底至11月初红苕或大豆收获后再种上小麦,完成一年收三季,因此称为三熟制,在这种种植模式中,要求小麦能迟播早熟,以有利于前作红苕或大豆的收获和间作的玉米生长。而两熟制中,水稻在3月底到4月初育秧,在5月上中旬小麦收获后移栽入大田,并在8月底至9月上旬收获,在此种植模式中,要求小麦能早播早熟。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没有与两熟制相适应的小麦品种,小麦仍要在10月底至11月初进行播种,翌年5月中旬收获,完成一年两熟。在两熟制中,由于小麦的品种特性,目前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就会在水稻收获和小麦播种期间出现两个月左右的空闲,造成光热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小麦也会因生育期太短而难以取得高产。因此急须选育对两熟制和三熟制均有较好适应性的小麦新品种,实现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一种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培育出高产的广适应小麦新品种,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了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因特殊的生态条件和复杂的地形地貌而形成的复杂的小麦种植对小麦不同播期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不同播期间的穿梭进行广适性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每年10月15至20日之间种植亲本,并在开花期选择抽穗期适中的产量性状较好的材料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每年11月初对F1播种;
每年10月20日左右对F2播种;
每年10月10日播种F3,淘汰掉那些对早播不太适应的类型;
每年11月上旬播种F4,选择对播期的适应性、抗病性、株高和株型等,并初步选择产量性状;
每年10月10日播种F5,对F5的播期适应性、抗病性、株高和株型等进行选择,并初步选择产量性状,得到一些较稳定的株系和较多的种子;
F5以后各世代的处理,由于得到了较稳定的株系,其种子已较多,可进行有重复的产量试验,同时进行不同播期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产量鉴定,这个过程可反复进行两至三年,直至选出稳定的高产的和对不同播期有较好适应性的新品系。上述内容阐述了以杂交育种选育广适性高产小麦品种的过程与方法,此 过程与方法也适用于其它育种技术和其它作物广适性新品种的选育。
进一步,所述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是通过同一地点的不同播期之间的穿梭育种。
进一步,选育出的高产小麦新品种能适应四川盆地复杂的生态条件、种植模式以及播期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30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难消化糊精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冲压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