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频发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6207.2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2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韩明亮;韩榕;孟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明亮 |
主分类号: | H02K47/20 | 分类号: | H02K4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 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频发电机。
背景技术
变频发电机具有耗材少、噪音小、油耗低、功率大等特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传统的变频发电机通过变频器来实现变频发电机的变频功能,该种结构的变频发电机中的变频器造价昂贵,导致变频发电机的造价高,并且传统的变频发电机是利用柴油机驱动中心轴承旋转从而使发电机发电,用柴油机发电会产生大量废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成本并且环保的变频发电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的变频发电机,包括发电机主体、直流电源、控制模块及转速控制器,发电机主体包括中心轴承,直流电源包括第一电压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输出端,控制模块包括与直流电源的第一电压输出端连接电压变换电路、与电压变换电路连接的逻辑电路及与逻辑电路及直流电源第二电压输出端连接的若干电磁继电器,转速控制器包括固定于中心轴承的两个永磁体及若干与若干电磁继电器连接并用于驱动永磁体旋转的感应线圈组,电压变换电路将直流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转变成频率变化的交流信号传送至逻辑电路,逻辑电路输出若干频率变化的控制信号至对应的若干电磁继电器,以使若干电磁继电器依次开启,并在开启其中一个电磁继电器时断开在先开启的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开启使对应的感应线圈组导通,导通的感应线圈组产生感应磁场驱动两个永磁体转动,永磁体转动带动中心轴承转动,发电机主体产生频率变化的交流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压变换电路为由LM芯片及外围电路构成的V/F变换电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压变换电路还可以将直流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变换成频率恒定的交流信号,从而使得发电机主体发出恒定频率的交流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干电磁继电器个数为四个,对应的感应线圈组为四组,包括第一感应线圈组、第二感应线圈组、第三感感应线圈组及第四感应线圈组,逻辑电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及第四控制信号至四个电磁继电器,使四个电磁继电器循环的依次开启,并在开启其中一个电磁继电器时,断开在先开启的电磁继电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线圈组、第二感应线圈组、第三感应线圈组及第四感应线圈组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感应线圈,感应线圈排列呈环形,两个第一永磁体位于感应线圈形成的环形内,中心轴承穿过感应线圈形成的环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线圈组向左倾斜放置,第二感应线圈组水平放置,第三感应线圈组向右倾斜放置,第四感应线圈组竖直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感应线圈之间间距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心轴承为磁悬浮轴承。
本发明变频发电机的直流电源通过电压变换电路及逻辑电路将直流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转变成频率变化的控制信号,使变频发电机实现变频发电的功能,另本发明变频发电机通过转速控制器内的感应线圈组将直流电源输出的第二电压转变成磁能,驱动转速控制器内的两个永磁体转动,从而使变频发电机发电,使得本发明变频发电机可以将直流电源转变成交流电,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变频发电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转速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控制模块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请参照图1,本发明变频发电机包括机壳(图未示)、发电机主体10、转速控制器20、直流电源30及控制模块40。发电机主体10、转速控制器20及控制模块40均收容于机壳内。
发电机主体10为交流发电机,包括壳体12、主磁级(图未示)、励磁绕组(图未示)、电枢铁心(图未示)、电枢线圈绕组(图未示)、磁轨(图未示)及中心轴承14。主磁级、励磁绕组、电枢铁心、电枢线圈绕组、磁轨及中心轴承14按照现有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2内。中心轴承14固定安装有电枢铁心、电枢线圈绕组。中心轴承14包括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中心轴承1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穿过壳体12的两相对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轴承14为磁悬浮轴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中心轴承14可以为机械轴承或宝石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明亮,未经韩明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62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萝卜条过火除杂装置
- 下一篇:大型套圈盐浴等温淬火自整形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