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发光可变色面LED发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5001.8 | 申请日: | 201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9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幼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周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3/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变色 led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电子照明领域.
电发光可变色面LED发光装置,其特征是它由面发光屏(S)和激发光源(L)组成, 激发光源(L)由多个不同的子激发光源(L1~Ln)及其相应的子控制单元(U1~Un) 组成,面发光屏的发光层由数种具有不同发光特性的荧光粉(P1~Pi)组成,在不 同的子激发光源激发下,面发光屏的发光层发出不同发光特性的光,通过子控制 单元改变子激发光源的工作状态,激发光源产生不同光谱的光,当它入射在面发 光屏上时,激发面发光屏的发光层上相应的荧光粉,发出不同发光特性的光。
.电发光可变色面LED发光装置包括 一个高功率、定向LED,其在结构上能产生一发散光束,其特征 在于该发散光束从顶点延伸具有一个光方向角; 一透镜,该透镜至少具有一个汇聚部分,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焦 点,其中LED设置成使其顶点与该透镜的焦点重合。
电发光可变色面LED发光装置,其包括一个细长软体(20)该软体具有内部(30)和外部(40),一个细长多层电发光条(50),其包括一对一起伸展的导电区(52)并沿内体部(30)伸展,和一对沿内体部(30)伸展,用于给条(50)提供电力的导线(36)。导线(36)至少被内体部(30)的一部分与条(50)隔开。沿内体部(30)按一定间隔装有一些软接触元件(60),用来将导电区(52)与导线(36)作电连接。每个接触元件(60)与一个相应的导电区(52)相接触,并穿过内体部(30)伸展至与相应的导线(36)接触。另一种装置(100)是通过单体热压制成的,以将一电发光板(103)和一对矩形截面电导体(105)罩住,且导体连续地与板(103)的导电区相粘连。
.电发光可变色面LED发光装置,它由面发光屏和多个不同的子激发光源及其相应的子控制单元组成,面发光屏的发光层由数种具有不同激发光谱、不同发光颜色和各种余辉的荧光粉组成。通过子控制单元改变子激发光源的工作状态,并激发面发光屏的发光层上相应的荧光粉,它能够发出可变色的光。本装置具有颜色可变、面发光、发光均匀、亮度高、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城市、交通、街道、商店广告照明以及各种室内外装饰性照明等。
电发光可变色面LED发光装置,其在结构上能够长时间地提供有用光束。该手电筒具有一个高功率、定向LED(60),该LED在结构上能产生一散射光束(64),该散射光束从顶点伸出具有一个光角(68)。该手电筒包括一镜头(14),该镜头的第一部分为凸透镜(82),其中LED(60)在布置上应使其顶点与该镜头的焦点重合。该凸透镜在尺寸和位置上应使LED发出的所有定向光束基本都能通过凸透镜部分(82)从而形成第一平行光束(110)。LED(60)通过一尖部(66)发出其它的光束。该尖就布置在抛物型反射器的焦点上,从而使其它光束反射形成第二平行光束(122)。第二平行光束平行并环绕第一光束从而形成一束更为有效的光束。LED(60)和抛物形反射器(92)布置在一照明组件(16)中,照明组件布置在手电筒的壳体(12,18)中从而将LED(60)相对于抛物形反射器(92)固定在优选位置上。
电发光可变色面LED发光装置其包括一个具有内、外部分的细长软 体,所述外部由透光材料制成,和一个细长的多层电发光元件,其包 括一对一起伸展的导电区并沿所述内体部伸展,和一对沿所述内体部 伸展的细长导体,用来给电发光元件提供电源,且这些导体至少被内 体部的一部分与电发光元件隔开,以及许多沿内体部相隔一定距离的 柔性接触元件,用来将电发光元件的导电区与导体作电连接,每一个 所述接触元件的第一部分与相应的导电区相接触,第二部分沿所述内 体部伸展并与一个相应导体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周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周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50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