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棉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2885.1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5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翟传伟;李壮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瑞克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7/005 | 分类号: | C03B37/005;C03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棉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纤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棉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棉是将熔融的玻璃通过离心纤维化,形成棉状的材料,它是一种无机质纤维,具有成型好、体积密度小、热导率低、保温绝热奸、吸音性好、耐腐蚀和化学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玻璃棉也因此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石油、冶金、电力和建筑等行业。但是在玻璃棉生产过程中通常要使用大量硼砂,从而造成制作成本较高,不利于玻璃棉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经济适用的玻璃棉生产方法。
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棉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原料:以质量%计,将2%一4%的白云石,15%—20%硼镁矿、3%—6%氧化钙和70%-80%的碎玻璃进行混合;
(2)、原料的熔制:将步骤(1)原料熔融,依次经过硅酸盐形成阶段、玻璃形成阶段、玻璃液澄清阶段、玻璃液均化阶段和玻璃液冷却阶段,获得预处理玻璃液:其中,所述硅酸盐形成阶段的温度控制在800℃-1000℃,玻璃形成阶段的温度控制在1200~C -1400℃,玻璃液均化阶段控制熔池巾各区域的温差梯度为2℃;玻璃液冷却阶段,在玻璃棉窖炉的前炉中,将玻璃液冷却至1140~C-1160~C;
(3)、纤维化过程:使步骤(2)所得预处理玻璃液流入高速旋转的离心机,形成玻璃纤维,然后在高速高温的燃气流作用下使所述玻璃纤维经加热、拉伸后得到软而细的玻璃纤维,步骤(2)中玻璃液澄清阶段的温度控制在1450℃-1650℃至1140℃-i160℃;步骤(3)中控制离心机转速在1350-1450转/分钟之间,
优选地,将步骤(3)中形成的玻璃纤维在温度1900℃-2000℃,流速600m/s-650m/s的高速高温燃气流作用下经加热、拉伸后得到软而细的玻璃棉。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控制工艺条件,能够成功制得纤维直径在4微米以下、熔重密度低至6.5kg/m3-9kg/m3的玻璃保温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l
(1)、准备原料:回收碎玻璃,进行清洗并破碎至尺寸小于30毫米,将2%白云石、3%氧化钙、15%硼镁矿和80%碎玻璃进行混合获得原料。
(2)、原料的熔制:将步骤(1)所得原料投入熔池内熔融,依次经过硅酸盐形成阶段:原料在800℃-1000℃的高温下,水分蒸发,组分熔化,盐类分解,硅酸盐和游离二氧化硅形成不透明液体;玻璃形成阶段:在1200℃—1400℃的高温下,硅酸盐熔融,形成含有大量气泡不均匀的透明玻璃液;玻璃液澄清阶段:在1450~C-1550~C的高温下,玻璃液的粘度降低,玻璃液中气泡溢出,得到无气泡不均匀的透明玻璃液;玻璃液均化阶段:控制熔池的各区域温度,使各区域产生温差,温差梯度约2℃左右,依靠温差玻璃液自然对流,得到均匀的玻璃液;其中,熔池分为五个区域,各区域的温度为:区域①:1450~C:区域②:1452~C;区域③:1454~C;区域④:1452~C;区域⑤:1450~C:玻璃液冷却阶段:在玻璃棉窖炉的前炉中,将玻璃液冷却至1140~C-1150~C,获得均匀、纯净、透明的预处理玻璃液。
(3)、纤维化过程:使步骤(2)所得预处理玻璃液流入以1400转/分钟转速的离心机;
本实施例所得玻璃棉的纤维直径为3.5微米,熔重密度为8.5kg/m3,
实施例2
(1)、准备原料:回收碎玻璃,对其进行清洗并破碎至尺寸小于30毫米,将3%白云石、18%硼镁矿、4%氧化钙和75%碎玻璃进行混合获得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瑞克保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科瑞克保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28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