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粒子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2179.7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1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孙羽;何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闰铭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35 | 分类号: | B01D29/35;B01D29/64;B01D29/6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1415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粒子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粒子过滤器,是一种专业用于过滤不同粒径范围塑料粒子的设备。
背景技术
如ABB-PLC智能控制,全自动无人工操作,主要由滤筒,不锈钢楔形滤网,PLC控制器等部分组成。采用金属刮刀清除滤网壁的杂质。可自由选择人工操作或自动控制。用于:去除各种高粘度液晶里的颗粒杂质,适用于精细化工,油品,食品医药,水处理等场合。
现有塑料粒子过滤器包括传统的滤饼式过滤器,或深层过滤器,如袋式或滤芯式,存在下述问题:
1.自清洗困难,由于塑料粒子颗粒的高度可压缩型,所以造成在过滤塑料粒子的过程中塑料粒子很难在滤芯表面形成滤饼,传统的滤饼式过滤器无法对塑料粒子进行自动清除,而深层过滤器又不能实现自清洗;
2.不能实现干渣排出,一些企业在处理塑料粒子时选用刮除式过滤器,但由于大部分塑料粒子的比重小于液体比重,所以造成在过滤器反洗过程中塑料粒子在刮刀的刮除过程中塑料粒子由于自身比重的原因无法向下沉淀到排渣罐内反而向上漂浮在液体上部,造成在排渣时只有很少的杂质排出,并且排出的杂质中含有大量液体,需要经过进一步的过滤才能实现干渣。由于大部分杂质仍留在滤芯内部,造成接下来过滤器极易堵塞,影响连续工作的效果;
3.不能连续工作。采用传统的袋式、芯式等深层过滤器,虽然可以实现干渣的效果,但每次在排渣过程中都需要将过滤器停机,并抽出滤袋、滤芯进行清洗,无法实现连续工作,并且需要定期更换滤袋及滤芯。造成成本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总是:提供一种塑料粒子过滤器,实现排出的固体塑料颗粒仅含有微量液体,方便即时回收,无需再进一步去除杂质中的液体。
本发明所述的总是通过下技术方案解决:一种塑料粒子过滤器,包括下部为锥形腔的滤筒、滤芯和PLC控制器,其中:
所述的滤筒顶部设有上盖,滤芯设在滤筒内,滤筒的侧下方设有进液口,侧上方设有出液口,滤筒的底部设置排渣口,由排渣阀控制;
所述的滤芯为楔形滤网结构,一刮盘固定在所述楔形滤网滤芯内的上方,与固定在上盖部的气缸联动,沿滤筒内壁下压;
在所述的上盖上固定引流管,该引流管经刮盘伸至滤筒下方。
本发明主要用于处理待处理液体中比重小于待处理液的固体塑料颗粒,以保证过滤后的液体达到客户要求。
本发明的原理是:待处理的液体通过进口阀流入楔形网滤芯内部,固体杂质颗粒被阻挡在楔形网滤芯内部,而洁净的流体通过滤芯、由出液口排出。当滤芯内部的固体杂质颗粒积累到一定量时,气缸带动刮盘向下移动将悬浮在滤芯内部的固体塑料颗粒压入到下部的锥形腔内,当刮盘走到设定位置时,开启排渣阀,将固体塑料颗粒等杂质排出。杂质排出后关闭排渣阀的同时气缸带动刮盘向上运动到原位,此时一个循环完成。
为提高排渣效果,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引流管一端固定在上盖部,另一端向下穿过刮盘伸入位于楔形网滤芯底部的锥形罐内。
为实现更好的自动控制,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进液口设有进液阀,出液口设有出液阀,所述的进液阀、出液阀、排渣阀和气缸由PLC控制器控制。
为阻止刮盘下压时,杂质经刮盘进入滤芯上方,所述的刮盘为实心结构,外径与滤芯内径匹配。
为实现过滤的可连续性,所述的导流管为楔形网结构。
本发明提供针对上述塑料粒子过滤器的操作方法:
待处理液体自进液口进入滤筒,在过滤过程中,当滤芯内部包括塑料颗粒的杂质积累到设定量时,滤芯内部的刮盘开始向下运动,在刮盘向下移动过程中,杂质被压入锥形罐内,而液体通过刮盘上的导流管流出,这时,打开排渣阀,排出杂质。
本发明的优越性在于:可实现排出的固体塑料颗粒仅含有微量液体,可即时进行回收,无需再进一步去除杂质中的液体。设备整体采用PLC控制,整个过滤无需人力,并且过滤器可连续工作,无需停机。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本发明主视示意图;
附图3俯视示意图;
附图4图3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滤筒;
11—进液口; 12—出液口; 13—排渣口;
2—上盖; 3—楔形网滤芯; 4—PLC控制器;
5—刮盘; 6—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闰铭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闰铭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21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物料的冷冻干燥方法
- 下一篇:车辆驾驶室供暖除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