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扭力轴起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2022.4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5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薛兰柱;董卫华;郑新杰;张建川;王小涛;葛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军械雷达修理所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力 轴起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扭力轴维修拆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扭力轴起拔装置。
背景技术
扭力轴是装甲车辆减震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将平衡轴与车体连接。当装甲车辆在不平坦的地面行进时,通过扭力轴的弹性变形,吸收平衡肘的冲击震动,并通过阻尼作用衰减平衡肘的震动,以保持装甲车辆运行平稳。由于工作负荷大、环境比较恶劣,维修拆卸时,扭力轴往往产生锈蚀、塑性变形、键齿损伤等情况。原起拔扭力轴的方法,是用头端带可旋进扭力轴起拔工艺孔螺柱的丝杠起拔装置,通过人力起拔。现有的方法和所用工具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拔具与扭力轴连接困难,拔具体积大质量大,连接螺柱与拔具一体,连接时需一人抱起拔具由另一人连接,操作难度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二是连接螺柱与拔具直接加工在一起,当拔具支撑面不平坦或丝杠转动时产生拔力偏心时,起拔非常困难,且极易造成连接螺纹在加工退刀槽处断裂,断裂后螺纹取出也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精确校准,而且操作简单、连接方便的起拔装置。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扭力轴起拔装置,包括双头连接螺柱、球座、球头和支筒,该起拔装置一端连接扭力轴,另一端连接通用拆装机械手起拔油缸。所述球座一侧设有开口,球座内设有与球头相适应的球面。
该扭力轴起拔装置将扭力轴连接部分与起拔油缸连接部分分体设计,中间通过球头、球坐结构形成活动铰链,连接方便迅速,起拔时球头、球坐可以自动纠正拔力偏心。
优选的,双头连接螺柱与扭力轴连接面设计有大台坐面。螺柱旋紧后台坐与扭力轴端面紧密结合,利于力量稳定传导。
优选的,支筒前端开有通槽。在支筒前端开通槽,不仅减轻重量,而且利于扭力轴起拔装置前后两部分快速接连和断开,减少起拔油缸行程,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双头连接螺柱与球连接端螺柱的拉力极限值小于与扭力轴连接端螺柱的拉力极限值。在极限情况下保护与扭力轴连接端螺柱不被拉断或螺纹拉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扭力轴连接部分与起拔油缸连接部分分体设计,中间通过球头、球坐结构形成活动铰链,连接方便迅速,而且连接精准,不会出现偏心的情况,操作简单,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双头连接螺柱,2、球座,3、球头,4、支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扭力轴起拔装置,包括双头连接螺柱1、球座2、球头3和支筒4,支筒4前端开有通槽,球头包括圆球和与之相连的圆柱,球座的底面和一侧面设有开口,球座内设有与球头相适应的球面和柱面。双头连接螺柱与扭力轴连接面设计有大台坐面。双头连接螺柱与球连接端螺柱的拉力极限值小于与扭力轴连接端螺柱的拉力极限值。
将该起拔装置一端连接扭力轴,另一端连接通用拆装机械手起拔油缸,由于球头、球坐结构形成活动铰链,连接方便迅速,起拔时球头、球坐可以自动纠正拔力偏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军械雷达修理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军械雷达修理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20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车铣复合机床
- 下一篇:一种高枝锯的锯杆管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