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夜视输液瓶保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0272.4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5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韦海君;邱盛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博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44 | 分类号: | A61M5/44;A61M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输液 保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安全夜视输液瓶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或者诊所在给病人输液时,由于没有专设输液的液体加热器件,输送至病人体内的药物液体温度偏低,导致病人出现发冷、僵硬或者输液侧肢麻木等不适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通常解决的办法是在温度适宜的病房内进行输液或者在输液前进行预热药液,但是病房的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以至于其内的温度波动较大,难以完全克服上述缺陷;而预热药液的温度是否合适是由护士掌握,药液温度的高低完全凭主观意识掌握,很容易出现预热不够,或者预热过渡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现方便的药液加温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安全夜视输液瓶保温装置,包括两个扣合连接的半圆柱形外壳,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内部并与输液瓶形状相匹配的输液瓶放置腔,用以放置输液管且与输液瓶放置腔连通的凹槽,铺设于输液瓶放置腔底部并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盘状加热线,以及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顶部的扣环,在半圆柱形外壳的外壁还包括一层荧光层。
进一步的,所述扣环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半圆柱形外壳的顶部。
再进一步的,在所述半圆柱形外壳的侧边上还设有用以扣接的锁扣。
更进一步的,所述盘状加热线覆盖面积与输液瓶放置腔底部面积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实现方便;
(2)本发明包括两个扣合连接的半圆柱形外壳,在半圆柱形外壳的底部设有若干盘状加热线,通过电加热对放置在输液瓶放置腔内的输液瓶进行加热,病人可以通过液体输送至体内的感觉来判断是否需要加热,不仅解决了无法加热输液瓶的缺陷,而且完全避免了他人预热药瓶,药瓶温度难以掌握的缺陷;
(3)本发明中盘状加热线覆盖面积等于输液瓶放置腔底部面积,使得药瓶受热更加均匀,有效地避免了药液冷热不均的缺陷;
(4)本发明所采用的材料均为普通材料,其造价十分低廉,为其大范围的推广运用奠定了基础;
(5)本发明在半圆柱形外壳的外壁还包括一层荧光层,其用以夜间显示输液瓶的位置,便于护士夜间查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半圆柱形外壳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
1—半圆柱形外壳,2—输液瓶放置腔,3—凹槽,4—盘状加热线,5—扣环,6-电源线,7-锁扣,8-荧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案例。
实施例
如图1、2、3所示,安全夜视输液瓶保温装置,包括两个扣合连接的半圆柱形外壳1,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1内部并与输液瓶形状相匹配的输液瓶放置腔2,用以放置输液管且与输液瓶放置腔2连通的凹槽3,铺设于输液瓶放置腔2底部并通过电源线6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盘状加热线4,以及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1顶部的扣环5。通过电加热对放置在输液瓶放置腔内的输液瓶进行加热,病人可以通过液体输送至体内的感觉来判断是否需要加热,不仅解决了无法加热输液瓶的缺陷,而且完全避免了他人预热药瓶,药瓶温度难以掌握的缺陷。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施例,方便输液,所述扣环5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半圆柱形外壳1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在半圆柱形外壳1的外壁还包括一层荧光层8,其用以夜间显示输液瓶的位置,便于护士夜间查房。
为了保证两个半圆柱形外壳1的扣接牢固,在所述半圆柱形外壳1的侧边上还设有用以扣接的锁扣7。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药瓶受热更加均匀,避免药液冷热不均的缺陷,所述盘状加热线4覆盖面积与输液瓶放置腔2底部面积相等。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博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博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02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