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非极性药物回收率的微透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9187.0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9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包建民;李优鑫;陈志丹;闫晨;蔡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极性 药物 回收率 透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非极性药物回收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微透析技术(Microdialysis,MD)是一种将灌流取样和透析技术结合起来,并逐渐完善的一种从生物活体内进行动态微量生化取样的新技术。由上世纪60年代中叶出现雏形,其后逐渐完善并扩展其应用范围。微透析技术具有活体连续取样、定量分析、动态观察、采样量小、组织损伤轻等特点,目前已成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神经生理学以及神经化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由于微透析实验中所用的灌注液是与体液成分相近的水溶液,非极性物质表现出较低的回收率,灵敏度低下。故而微透析实验不适合用于非极性物质或药物的取样和监测。而现在的药物有很大一部分的非极性都较强,这就限制了微透析技术对这些药物的检测,进而缩小了微透析技术的应用范围。Lotte Groth等对三种亲脂性药物的体外微透析实验中,微透析的相对回收率均小于40%,且药物的亲脂性越强,相对回收率越低;S.Mary等考察了三种亲脂性补骨脂素的体外相对回收率,脂溶性最大的三甲基补骨脂素完全没有回收率,而另两种在最优透析条件下也仅有30%左右的回收率;Markus Müller等用微透析考察了药物的透皮运输,其中脂溶性强的雌二醇体外回收率仅为9%,体内回收率低至2±1%,导致难以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非极性药物回收率的微透析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提高非极性药物回收率的微透析装置,包括1段长度在10-50cm、外径为1mm、内径为0.5-0.8mm的聚乙烯材料的导入管,在所述导入管的一端连接有长为2-5cm,内径为1mm材料为特氟龙的连接管,在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紧密连接有外径为1mm,膜孔为0.1μm的长度为0.5-4cm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所述中空纤维膜的另一端用AB胶封堵;长度在10-50cm、规格为350/250μm的毛细管作为导出管贯穿并严封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管壁上,所述提高非极性药物回收率的微透析装置是以正辛醇或十二烷为灌注液。
所述导入管的长度最好是20cm。
所述毛细管的长度最好是14cm。
本发明的装置能够顺利解决非极性药物的回收率低问题,能够通过本方法进行非极性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拓展微透析技术在非极性药物中的应用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使得微透析技术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和完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
图1中,导入管1;连接管2;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3;导出管4。
实施例1
一种提高非极性药物回收率的微透析装置,包括1段长度在20cm、外径为1mm、内径为0.8mm的聚乙烯材料的导入管,在所述导入管的一端连接有长为2cm,内径为1mm材料为特氟龙的连接管,在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紧密连接有外径为1mm,膜孔为0.1μm的长度为2cm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所述中空纤维膜的另一端用AB胶封堵;长度在14cm、规格为350/250μm的毛细管作为导出管贯穿并严封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管壁上,所述提高非极性药物回收率的微透析装置是以正辛醇为灌注液。
实施例2
一种提高非极性药物回收率的微透析装置,包括1段长度在10cm、外径为1mm、内径为0.5mm的聚乙烯材料的导入管,在所述导入管的一端连接有长为3cm,内径为1mm材料为特氟龙的连接管,在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紧密连接有外径为1mm,膜孔为0.1μm的长度为0.5cm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所述中空纤维膜的另一端用AB胶封堵;长度在10cm、规格为350/250μm的毛细管作为导出管贯穿并严封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管壁上,所述提高非极性药物回收率的微透析装置是以正辛醇为灌注液。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91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扫频源瞬时频率检测方法与系统
- 下一篇:山区狭窄弯道交通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