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浓度烟气红外分析仪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7814.7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9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允;陈莹;范黎锋;陈清;孙明伟;李浙英;王玉龙;徐成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埃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10042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烟气 红外 分析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监测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低浓度烟气红外分析仪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低浓度气体在线检测方法采用非分散红外吸收光度法居多。其基本原理为:通过非分散红外单色光源照射样品气后,样品中的分子会吸收某些波长的光;没有被吸收的光到达检测器。检测器检测到该光强后,产生交流电压信号,信号经放大处理后,通过计算机运算分析,得到气体对应的吸光度值。由于吸收度正比于试样中该成分的浓度,利用获得的吸光度的大小和光谱,并根据吸收与已知浓度的标样的比较,即可对待测样品气进行定量精确分析。例如:申请号为201110043686.9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非分散红外多组分烟气分析仪产品,其中,样品池采用多次反射池结构,增加气体吸收光程。
上述检测方法的核心部件是红外检测器;根据应用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双光束、微流、微音器等不同类型。例如: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微流红外气体分析仪器在CEMS应用中的关键难点及检定方法探讨》论文中公开了该公司发明的微流红外传感器结构:检测器由前气室、后气室、微流传感器组成,前、后气室沿光路方向前后顺序布置,并充满待测组分的气体。在红外光的作用下,检测器前、后气室中的气体发生膨胀;由于存在膨胀差异,会导致前、后气室之间产生微小的流量;微流传感器检测到该流量后,产生交流电压信号,信号经处理后得到气体的浓度。
归纳起来,上述烟气红外分析仪存在如下问题:
1)样品池或吸收池,如采用多次反射池结构来增加气体吸收光程,光路设计较为复杂,镜面结构和工艺要求较高,容易产生干涉条纹、光学像差、甚至记忆效应(针对吸附性较强的气体),从而造成测量精度的降低;
2)红外检测器:前、后气室如采用沿光路方向前后顺序布置,使得穿过测量室的红外光进入吸光室后,又接着穿过另一个气室,容易干扰释电探测器的测量精度,较难稳定地实现低浓度气体的测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低浓度烟气分析仪,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浓度烟气红外分析仪,包括机箱1、加热控制单元2、输出显示单元3、数据采集处理单元4、供电电源5;机箱1内设置烟气管路,滤水过滤装置6设置在烟气管路进口,烟气管路上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氧传感器7、气态污染物检测单元8;所述的气态污染物检测单元8包括红外光源10及设置在其后的切光器11,沿光路布置在切光器后依次为吸收池12、测量气室13、滤光器14、检测传感器15;在吸收池12上设吸收池样气进口16和吸收池样气出口17,测量气室13沿光路方向分隔分别为样品池20、参比池21,参比池21内封装标准气体,样品池20设样品池样气进口18和样品池样气出口19,吸收池样气出口17与样品池样气进口18相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检测传感器15可以优选微流气动探测器,结构包括透射窗口22、吸光室23、气体补偿室24、气体过滤器25,吸光室23和气体补偿室24之间有通道26连接,通道26内设置有铂丝和气动热释电探测器,吸光室23设置在正对透射窗口22位置,气体补偿室24为环状环绕在吸光室23外围。
本发明的吸收池12的长度为100mm~240mm,长度选择取决于待测气体浓度大小;一般待测气体浓度越低,吸收池长度就越长,以便能让单色光被某种波长的气体充分吸收,在光谱图中形成明显的吸收峰特征。
本发明的参比池21内封装的标准气体为浓度为100mg/m3的NO;当待测气体浓度超标时,本发明分析仪将自动报警,判定气体不合格。如果需要兼容各种浓度的气体检测,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封装特定浓度的待测气体在参比池内。
本发明的低浓度烟气红外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向低浓度烟气红外分析仪中通入氮气N2,至氮气N2充满吸收池12和样品池20;
步骤2、红外光源10发出单色光,经切光器11切光后形成两束光;一束光依次通过吸收池12、样品池20、滤光器14到达检测传感器15,测量获得光的强度I0;另一束光依次通过吸收池12、参比池21、滤光器14到达检测传感器15,测量获得光的强度I参;
步骤3、通过公式T参=I参/ I0,获得通入氮气N2透射率T参;
步骤4、氮气N2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埃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埃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78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烦乱型闭合性骨折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
- 下一篇:油浸式负荷开关动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