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放式网状射频消融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4843.8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4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田昆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涛;田昆玲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5 | 代理人: | 祁纯阳;詹国永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放式 网状 射频 消融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用于对人体不同粗细的支气管进行射频消融术的网状射频消融电极。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下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患者有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气道炎症。慢性哮喘以气道重塑为主要特征,包括气道壁增厚、黏液腺和杯状细胞增多、血管增生,最重要的是气道平滑肌增生;急性哮喘则有多种激发因素,一般表现为气道平滑肌收缩引起的气道狭窄。气道平滑肌收缩是导致支气管收缩的决定因素,平滑肌的参与使将其作为治疗靶点成为可能。吸入型抗炎药(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是治疗中重度哮喘的主要药物,但很多重症患者对该治疗不敏感,经支气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向气道壁传递受控的治疗性热量来降低气道平滑肌收缩性和高反应性的技术,该技术可减少气道平滑肌数量,从而使一般治疗无效的哮喘患者症状缓解,急性加重减少,但已有的消融电极只能实现点或线接触的射频消融,手术时间较长并导致手术不彻底。
射频消融术也是恶性肿瘤常用的微创治疗方式,主要原理是通过射频电流产生足够的热量,使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近年来,射频消融也被应用于治疗血管瘤及其它人体管腔病变部位,初步显示了疗效确定、安全性高、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可调整和控制网状射频消融电极直径,使网状射频消融电极对不同粗细的支气管或其它人体管腔病变部位均获得适宜的贴壁压力,将射频能量均匀分布在电极的各个网格及节点的网状射频消融电极。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包括手柄和可在手柄的内管中位移的推拉杆,关键是手柄与鞘管连接,鞘管内的多股内芯一端与推拉杆连接,其另一端经前端头与一可保持直径的金属编织网连接,弹簧一端与前端头连接,其另一端与手柄连接,多股内芯可随推拉杆同步前后位移。
所述的金属编织网的前端为开口状,后端逐渐收缩与前端头连接,前后端之间为圆柱状,金属编织网由同种金属材料编织而成或由不同种金属材料编织而成。
所述的金属编织网的圆柱状部分有至少一松弛凹陷段,使金属编织网形成至少两段的结构。
所述的金属编织网有不同直径的圆柱段,金属编织网的前段的直径小于后段的直径。
所述的凹陷段为编织结构或为非编织结构。
所述的多股内芯并行设有引线,引线的前端设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在前端头的内腔。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于金属编织网的网格上,温度传感器为至少一个以上。
所述的推拉杆的前端表面有指示金属编织网推出鞘管距离的刻度标记。
本发明通过精确调整和控制网状电极的直径,使电极对不同粗细的人体管腔均获得适宜的贴壁压力,从而保证射频系统对气管壁阻抗的相对恒定,使射频输出能量稳定,克服了已有技术只能实现点或线接触的射频消融的缺陷,同时由于整个金属网导电,其射频能量均匀分布在金属网各个网格及节点,相当于增加了无数个电极点,可实现完成快速、连续、能量分布均匀的射频消融治疗手术从而大大减小手术时间,适用于治疗血管瘤及其它人体管腔病变部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端头部分的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A部位的剖视图。
图5为金属网6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金属网6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涛;田昆玲,未经王涛;田昆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48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